
劳动法婚假多少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劳动法婚假多少天”的解答如下: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劳动法对婚假的规定是什么?婚假工资如何计算呢?
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
新《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条: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嫁娶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新劳动法规定婚假是唯一的,所谓法定,根据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1.按法定婚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婚假3天。
2.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个地方工作的,视距离远近,给予距离假。
3.探亲假(探望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再给假。
4.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休假。
晚婚假取消已坐实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新《计划生育法》删除了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提倡符合法律规定生育子女的,可以享受延长产假的相关奖励及其他相关社会福利。取消“晚婚假”也尘埃落定。
作为一个80后,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高考改革,二孩开放,取消晚婚假,延迟退休,而我的医学专业赶上了医改。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表示,取消晚婚晚育假的原因是,目前男女初婚年龄达到25岁左右,初育年龄达到26岁以上。鉴于这种新的生育行为,国家不再特别鼓励晚婚晚育,因为年龄太大不利于母婴的安全和保健,也不利于大龄妇女的健康。
婚假工资怎么计算呢?
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职务(岗位)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的,按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的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没有约定的,可以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当是工资集体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按照劳动者正常出勤所在岗位(职务)月工资的70%确定。
按照上述原则计算的节假日工资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劳动法如何规定婚假的呢?
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80]劳总薪字29号文:职工本人结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同时还依据原劳动部一九五九年六月一日发出的(59)中劳薪字第67号通知规定,企业单位的职工请婚丧假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的内容,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职工法定婚假为三天。
__同时根据《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2016修正)第十六条的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劳动法婚假规定?
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根据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此假于2016年1月1日起取消。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劳动法规定婚假几天
1、劳动法规关于婚假的规定是:法律依据是〈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80]劳总薪字29号、[80]财企字41号〉《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2、另外,各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对晚婚有额外的婚假的。《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二天;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增加的产假和护理假视为出勤。
劳动法婚假规定是怎样的
根据原国家劳动总局[80]劳总薪字29号文:职工本人结婚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假,同时还依据原劳动部一九五九年六月一日发出的(59)中劳薪字第67号通知规定,企业单位的职工请婚丧假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的内容,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职工法定婚假为三天。
__同时根据《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2016修正)第十六条的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假期七天。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1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