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

  • 如何防范商品房预售中的不法行为

      如何防范商品房预售中的不法行为   《管理法》关于商品房预销售许可制度条款的确立,规范了我国行为,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建康发展,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有个别房地产开发商为谋取非法利益,钻消费者对房地产相关法律知识不太了解的空子,采取种种不法手段利用商品房预售给消费者设置圈套,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此,广大消费者和政府有关…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700
  • 什么是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

      所谓民事法律行为, 是指可以产生, 变更或解除民事关系(民事范围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行为。如遗产继承、子女收养等民事关系, 均属于可以产生, 变更或解除的民事关系。公证机关所做出的有关民事法律行为方面的公证, 即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公证范畴。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600
  •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按照《民法通则》规定,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注意了解以下基本的法定事项:   (1)应了解具备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应了解采用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3)应了解无效的情形。下列…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1000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有什么区别?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着眼于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律构成要素,而在法律上视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事实的认定。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是一种法律的评价。 一般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之间是没有时间间隔的,只在法律行为不符 合生效要件的情形下,才出现已成立的法律行为不能生效的情况。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700
  • 民法中的“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

      以意思表示要件为标准,民事行为分为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所谓民事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客观上能引起事实法律后果的行为.而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它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1100
  • 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简称“独立行为”。具有独立实质意义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独立的实质意义,指行为所指向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后果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例如,买卖合同的后果能使财产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流转,买卖合同即为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实践中绝大多民事法律行为都是独立行为,且通常也能独立地发生法律效力。但独立生效并非独立行为的必要特征,有少数独立行为虽也具有独…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700
  •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现实意义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又称为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木内容。在民法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它联结着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形成民法学中令人瞩日的独立领域。然而作为一项年轻的法律制度,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争鸣。构成要件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弄清这一问题在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600
  •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内容

      核心内容: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基本内容?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内容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特征、分类、形式、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可以撤销或变更的情形等。法律知识网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内容。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600
  • 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500
  • 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

      德国著名法学家梅迪库斯设想了这样一种社会制度:每个人的所得都由国家分配。粮食、房屋、衣服等都是依行政行为取得的。受领人在死后没有消耗的东西应该退还国家,因此也不存在遗产。国家禁止公民用衣服换取面包。这样一种社会在现代国家中没有成为现实,现实中有的只是奥维尔笔下的动物庄园、索尔仁尼琴笔下的古拉格群岛等这种乌托邦的拙劣模仿,以及这种模仿带来的惨剧。   民法…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900
  • 法律行为与责任

      法律行为与法律责任   1 .法律行为及其特点 广义上理解,作为有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是法律行为。而狭义上理解,法律行为是指民法学上的法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 l )是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为。   ( 2…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600
  • 法律效果归第三人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 代理的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可归行为人,也可归第三人。法律效果归第三人有两种情况:1、第三人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义务由行为人承担,如以第三人为受益人的信托、保险。2、权利义务均归第三人,这种情况就是代理。权利义务均归第三人是代理的本质属性。   民事代理分法定代理和意定代理。意定代理又分有权代理和无权代理。有权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的…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900
  •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和生效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逻辑前提。一项民事法律行为只有成立后,才谈得上进一步衡量其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一项民事法律行为不成立、即其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也就谈不上“有效”或是“无效”。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归宿,如果一项民事法律行为因欠缺有效要件而无效,就达不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本来目的,因而其成立从实质上…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900
  •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一) 民事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   意思表示是民法上的一个专门术语,指民事主体将其想要发生民事后果的内心意志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这里的“意思”,是专指发生民事后果的内心意愿(例如,我看见商店的货架上有一种照相机,内心产生想要购买的愿望并决定购买,也就是想要通过与商店订立买卖合同而获得要求商店将照相机交付给我的权利);而所谓“意思表示…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900
  •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

      核心内容:民事法律行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应该具备的条件主要有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内容合法、行为形式合法等。法律知识网编辑为你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第56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法律知识 2025年2月6日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