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了公司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还可以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吗?
一、签收了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只能说明你已收到该通知书的事实。如果你对解除劳动合同不服的,或者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当然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
劳动者签收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意味着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时,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从收到解除劳动合同书面通知之日起计算。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劳动合同法上的赔偿金,是具有特定含义,有几种情形:
如: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应承担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签订劳动合同补充协议的通知怎么写?
劳动合同补充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补充条款,以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共同遵守。
1、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乙方同意甲方根据经营需要或乙方自身的能力及表现,调整乙方具体工作部门和岗位及劳动报酬。乙方如不同意的,甲乙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双方不承担违约及经济补偿、赔偿责任。
2、甲方与乙方协商一致后,确定乙方和合同有效期由原来的XXX延长至XXX。
3、保密义务:甲方的销售信息、采购信息、人事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规范、业务流程等)、客户信息等经营信息,以及甲方注有“保密”的资讯等,均属甲方商业秘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泄露他人及本公司无关人员。
4、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4.1劳动合同生效后,乙方未按甲方规定的时间提供办理录用和社会保险手续的有关资料、证明的,甲方可视作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本合同或视作乙方主动放弃其应享有的保险福利待遇。4.2劳动合同期间,甲方发现乙方提供了得以受聘于甲方的虚假资料,可以立即解除本合同。
5、其他:本合同补充条款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甲方盖章: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劳动合同法律责任告知函怎样写?
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由员工本人签字后由公司收回保存,另一份交由员工本人保管。
劳动合同签订通知书XXX员工: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通知你自接到本通知的三日内到公司人事部签订劳动合同,
若逾期不来签订的视为你本人不愿签订,公司将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依法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试用期。并且无需支付你经济补偿金。
XX公司人事部公司通知日期:
员工签名:员工接收日期: 你好,只要进行书面通知就可以的。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病休息超过医疗期不是单位合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病休息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不做前期准备而单方发函很可能被认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最好由员工本人写个申请,确定下来员工不能从事原工作且不能从事安排的其他工作。
告知函这样写:告知函XXX先生/女士,鉴于您因患病享有的医疗期已经届满,且您不能从事原工作及公司为您另行安排的工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公司制度规定,公司特此决定与您解除劳动合同。您的劳动合同将于X年X月X日终止。(如果不是提前三十天通知的,则写明,”公司将额外支付你一个月工资”)请您于收到本通知后X日内至公司办理相应手续。特此通知。
公司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的通知函要怎么写?
仅供参考:
劳动合同到期通知书可以按照如下进行:
通知书大意是:劳动合同将于某年某月某日到期,现在就续签问题征求您的意见:
1、同意续签2、不同意续签,到期办理辞职手续请在上面2种情况中选择,2日内交回人事部,否则就按第2种情况来办。相关案例: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发出《终止/续签劳动合同意向调查书》具体如下终止/续签劳动合同意向调查书_______(乙方):你的劳动合同将于__ 年__月__日到期,请按照下表内容填写自己终止/续签劳动合同的意向,于__ 年__月__日前交___________。
如你选择终止意向,将视作提出终止劳动合同申请,公司将如期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
甲方签发人(签名或盖章):__ 年__月__日
提供劳动条件通知书什么时候发?
劳动合同签订通知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建立劳动关系以后的一个月之内就发给员工,因为超过一个月不签劳动合同的话,从第2个月开始员工理论上就可以跟公司索要双倍工资了。不过,法律上也没有规定公司必须要去先发一份通知书,一般都是直接跟员工签合同的。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6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