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 情原告某甲、被告某乙、第三人某丙均系河南省睢县白楼乡农民。1998年,某甲、某乙、某丙达成口头换地协议:某甲将自己的一块耕地换给某丙耕种,某丙将自己的一块耕地换给某乙耕种,某乙将自己的一块耕地换给某甲耕种。事后三人按口头协议内容订立了书面协议,因某乙外出打工,未在该书面协议上签字,在村干部和某乙之妻在场的情况下,三家对土地进行了丈量交换。某乙打工回来后亦未对该换地行为反悔。三家按照协议对所换土地耕种了6年。2004年种麦时,某乙将换给某甲的土地强行耕种。某甲遂向睢县人民法院诉请某乙停止对换给自己的耕地停止侵害。分 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于原、被告的换地行为是否有效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在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因为某乙未在书面协议上签字,应视为双方当事人就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再者某乙之妻虽参与了土地的丈量交换,但其妻不是承包合同的签订者,对承包的土地不具有处分权,故原、被告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是无效的,法院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另一种意见认为,原、被告及第三人换地时,被告之妻在场,其妻作为家庭成员与被告享有平等的处分权,被告从外地打工回来没有对换地行为反悔,且双方实际耕种长达6年之久,应视为被告对换地协议的追认,再者原、被告及第三人的换地行为符合《土地承包法》第40条的规定,故原、被告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行为合法有效,对原告的主张法院应予支持。知芒网小编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一、《土地承包法》第3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而该法第15条规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发包方将土地发包给农户经营时,系按照每户所有成员的人数来确定承包土地的份额,即“人人有份”。某乙及其妻和子女组成的农户在承包土地时,每个人的份额是均等的,故某乙及其妻对承包的土地享有平等的处分权,某乙之妻在某乙未到场的情况下,有权参与土地的丈量交换。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37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