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奖税率表2022
一、年终奖扣税标准
1、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5000元时,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2、当月工资低于50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5000-月工资))*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5000-月工资)除以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二、员工当月的工资薪金计算
超过「5000」元,再发放的年终奖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计算时,除以12找税率,但计算税额时,速算扣除数只允许扣除一次。
不超过3500元,再发放的年终奖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但可以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以收入额扣除规定标准的免税所得(如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后的数额。
三、最新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甲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1)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12000-1100-5000=5900(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税率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换算全月应纳税额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不超过3000元的3%
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
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
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7超过960000的部分超过80000元的部分
参照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不超过12000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0(元)
(2)如按照适用3500元的旧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
甲在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3500)=12000-1100-3500=7400元
参照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年终奖个税税率表2022
单独计算。2022年纳税人获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不并入到综合所得,单独来计算个人所得税。单独计算年终奖个人所得税,需要将全年取得的一次性奖金分摊到每一个月,然后根据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来计算个人所得税,具体计算方法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我国税法改革后,纳税人平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属于预缴税费,次年需要对本年度预缴税费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根据汇算清缴结果对预缴税费多退少补。由于年终奖应纳税范围归为工资、薪金所得,所以纳税人取得的年终奖也会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个税。具体计算方法为:应纳税额=(全年综合所得-起征点-专项扣除-附加专项扣除等)*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2022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速算扣除数
2022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
一、2022个税税率表. 全年应 纳税 所得额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
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9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