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芒果好吃易过敏最好切成小块吃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新华网天津3月26日专电(陈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二七二医院、长征医院近日来了很多面部红肿、身上起红斑点的求诊患者,经诊断,这些均属于食用芒果引起的过敏反应,其中以青少年、老年人居多。

据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医生介绍,芒果中含有较多的果酸、氨基酸等刺激性物质,市民在吃芒果时又很容易将芒果汁沾到嘴、脸等部位,刺激面部皮肤,造成面部红肿、发炎,严重者会出现眼部红肿、刺痛的症状。

解放军二七二医院急诊科柴主任告诉记者,很多患者都是因食用了街头小贩销售的小芒果导致过敏的,小芒果中刺激物含量高,因此,老人、儿童和自身免疫力较差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为此,专家建议吃芒果时,最好将果肉切成小块,直接送入口中,吃完后,应立即漱口、洗脸,避免果汁残留。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3283.html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12:10:32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07:31:39

相关推荐

  • 请慎食用炒货果脯腌渍菜

    春节期间盐城有关职能部门监督抽查食品169批次,合格141批次,不合格28批次,合格率为83.4%,黄酒、米酒、葡萄酒、果酒、炒货、果脯蜜饯类食品、酱(盐)渍菜、酱及酱制品等食品存在质量问题,这是记者昨日下午从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了解,2007年2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盐城质监局组织盐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全市16家大型商场、超市的食品进行了…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1000
  • 麻辣烫引发胃出血 "吃辣取暖"当心吃出病

    记者从各大医院消化科、高血压科、口腔科和皮肤科等获悉,由于盲目取暖、不当吃辣而导致的不适病人近日增多。专家提醒,吃辣虽然有益健康,但并非人人可行,严冬更要当心不当吃辣吃出病来。 麻辣烫、毛血旺吃出胃出血 冷空气突然来袭,家住虹口区的周先生为了防寒取暖,一连吃了两碗麻辣烫、毛血旺,结果导致胃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近日,记者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了解到,…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1000
  • 自带饭盒就餐悄然重兴 专家:值得大力提倡

      随着一次性饭盒的泛滥,大家手持搪瓷饭盆、铁饭盒,一路有说有笑、叮叮当当涌向饭堂的景象已成为过去式?不过,为了健康,自带饭盆的习惯目前又开始“回归”,有人甚至把“自家饭盆”寄存在快餐店。   对此,食品包装专家认为应当大力提倡。近日记者到番禺一家快餐店就餐。正逢中午时分,订餐电话响个不停,服务员提着装满了外卖的大塑料筐去送餐。记者留意到,在一堆堆雪白的一次…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900
  • 醉虾生鱼片全部下餐桌

      喜爱生食或凉拌水产品的消费者最近需要管住自己的嘴了。北京市食品安全办19日下午发出预警:因摄食生鲜水产品容易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建议全市餐饮单位不要制售生食或半生食淡水产品。被食品办列入极易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品除了凉拌螺肉之外还包括: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未经彻底加热的涮锅、烧烤的水生动植物等。   食品办同时表示,京城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1100
  • 提醒:生食风险大 醉虾醉泥螺等在沪已禁售

      新华网上海8月22日专电(记者俞丽虹)因食用福寿螺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近日备受关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有关专家表示,生食或半生食水产品的安全风险较大,醉虾、醉蟹、醉泥螺等在沪已实行季节性禁售。   据介绍,生食水产品通常是一些贝壳类、甲壳类水产品。这些水产品经过清洗、腌制或醉制等加工工艺,但不经烧熟煮透,即供食用。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800
  • 高蛋白营养品并非人人可补 小心伴发肾病

      五花八门的高蛋白营养品一时间充满市场,但并非人人都可随意进补。昨天,记者从瑞金、新华和龙华医院等肾内科了解到,不少中老年人因为子女孝顺送保健品,过量摄入高蛋白营养品,致使原有的肾病短时间加重,甚至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专家提醒,高蛋白营养品对术后病人恢复元气作用不小,但并非人人“通用”。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因高血压、糖尿病等伴发各种肾病,即使没有肾病的,肾…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1000
  • 口香糖吃出十万大奖? 消协提醒:莫上当

      近日,淮北一市民在口香糖中吃到巨额大奖,淮北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这是骗局,千万别上当。8月3日,淮北市民赵某告诉记者,自己在绿箭口香糖的包装内,发现标有“10万元大奖”的刮刮卡。   赵某说,前天下午,他在濉溪县火车站附近买了一包5支装的绿箭口香糖,撕开包装后发现里面有张刮刮卡。     刮开后,竟然中了二等奖,奖品是10.8万元现金,还列出了兑奖电话…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1000
  • 选购小吃安全提示

      据专家介绍,山楂有开胃健脾功效,栗子既健脾又养胃还具有补肾气和止泻等功效,红薯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你在外面选购这些食物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冰糖葫芦 焦糖色素含有毒元素   有的小贩为了让冰糖葫芦更加鲜艳好看,或为了掩盖劣质的山楂,就给冰糖葫芦上色。锅里高温熬着的糖变为焦糖,形成焦糖色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含有砷、铅、汞等有毒…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1100
  • “人造鸡蛋”上市 七招教您辨真伪

      “红心鸭蛋”、“多宝鱼”,在2006年,一件又一件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让人“闹心”。如今,再普通不过的的鸡蛋竟然也有了冒牌货。网友“话梅”在《市民留言板》上说:“前几天再北京邮电大学北区某超市买鸡蛋,结果发现蛋壳是纸板做,蛋膜是塑料膜做的,蛋白和蛋黄目前不知道是什么材料,但是煮熟后可以当乒乓球打。”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出售假鸡蛋的超市。在超市的…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800
  • 吃“新国标”果冻也要小心

      “小果冻”导致儿童窒息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促使果冻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从去年10月1日开始,不符合新标准的“小果冻”被勒令退市。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小果冻虽然大多已撤架,但有一些果冻打起了擦边球,很多梯形果冻虽然杯口直径大于3.5厘米,但杯底很窄,医生表示同样存在噎人危险。   从去年5月1日起,果冻强制性国家标准GB19833-2005正式实施。根据规定…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800
  • “浓茶解酒”等于火上浇油

      人们通常认为,醉酒后饮浓茶有利于解酒,而医学专家指出,用浓茶解酒等于火上浇油。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主任医师高洪清教授介绍说,酒精进入人体内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当人醉酒时,这种兴奋作用会加剧转变为一种不良刺激。而茶叶所含茶碱、咖啡因同样具有兴奋作用,这对醉酒人的心脏来说,等于火上浇油,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高…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900
  • 反季节蔬菜水果悠着点吃

      在寒冷的冬季,本属于夏季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随时买到,很多人都喜欢在冬季里吃夏季的蔬菜水果,并误以为多吃这些东西有益身体健康。但有专家建议,儿童应尽量少吃反季节蔬菜水果和添加剂催肥的禽肉食品。那么,反季节蔬菜水果到底该怎么吃呢?    农业专家认为,反季节蔬菜是否安全,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如果反季节蔬菜是以大棚菜为主,而又属于无公害食品,那么其品质和正常季节…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600
  • 冬天吃火锅记住“五少”

      天气寒冷,火锅备受青睐,但以下“五少”,人们在吃火锅时却不可不知。   少吃高嘌呤食品   调查发现,除了体质和疲劳等因素外,痛风容易随着吃火锅次数增多而发病,这与吃海鲜、动物内脏、蘑菇等含有大量嘌呤类物质的食物有关。有人误以为“不吃肉只喝汤”会好一些。实际上,嘌呤能够充分溶解到汤中,这也是痛风容易在各种锅、煲类菜肴热卖的季节高发的一个原因。   少吃内…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800
  • 纯蜂蜜竟是白糖熬 慎买路边流动摊贩蜂蜜

      摊贩宣称自己卖的是纯蜂蜜,可经过业内人士鉴定,竟然是用白糖熬制成的,里面的蜂蜜含量几乎为零。蓬莱市工商执法人员日前就查扣了如此“荒唐”的假蜂蜜。   当日,有市民举报,蓬莱市塌地桥社区附近有人在卖蜂蜜,价格很便宜,仅卖6块钱一斤,感觉有些蹊跷。执法人员随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这名卖蜂蜜摊贩的三轮摩托车上放着一个大塑料桶,桶里装着大半桶淡黄色、黏稠的液体…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700
  • 软饮加咖啡因诱使儿童上瘾

      据英国媒体报道,最新科学研究发现,一些软饮料制造商正在往他们的产品中添加咖啡因,而这将使小孩对咖啡因产生轻度上瘾的可能性增加。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市迪肯大学的鲁塞尔·克斯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品尝者无论如何都不能分辨出饮料中是否含有咖啡因。饮料生产商宣称,他们饮料中添加的咖啡因使人上瘾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饮料的苦味中和了软饮料中的甜味。   据调查,…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9日
    9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