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怎样就可以立案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难遇到这些情况,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比较少的一点钱根本就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但是非法吸收或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一个罪名,只要发现是必然的要接受惩罚的。那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怎样就可以立案呢?接下来就有知芒网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怎样就可以立案及其相关问题。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怎样就可以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50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罪立案标准的第1项规定,“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社会上以存款的形式公开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这里的“公众存款”,是指存款人是不特定的群体,如果存款人只是少数人或者是特定人,如仅限于单位内部人等,不能认为是公众存款。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罚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体是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在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只能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不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则有可能构成集资诈骗。本罪行为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个人或法人吸收公众存款,另一种是具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法人采用违法的方法吸收存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结果是扰乱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

  《刑法》规定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从犯怎么认定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故意的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多采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形式来非法吸收资金,比如以虚假销售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典型例子是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如果行为人明知道所在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而仍然参与,应该认定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故意,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如果行为人明知道所在单位以虚假销售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应该认定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单位集资诈骗案件中,被告人(从犯)的主观故意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是集资诈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虚假销售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案件中,完全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主犯构成集资诈骗罪,从犯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因为两者的犯罪故意不同。

  2、与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同故意的认定。

  非吸收公众存款共同故意的认定,与其它共同犯罪共同故意的认定无异,是指行为人明知道和他人共同实施触犯刑律的行为仍然为之。

  综上所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从犯的认定,尤其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单位的职员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从犯)的认定,除了关注涉案职员是否参与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要特别关注现有证据能否证实涉案职员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

  以上就是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怎样就可以立案及其相关问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脸标准是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来成立的。希望这些资料和步骤足够的清晰,假如您对此仍有疑问的话还是建议您到相关律师事务所咨询,为您解决一些与这方面相关的分歧并解决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相关的问题是我们的荣幸。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376200.html

(0)
上一篇 2025年2月10日 19:00:39
下一篇 2025年2月10日 19:00:52

相关推荐

  • 工伤九级伤残赔偿计算(民法典工伤赔偿标准)

    最近当事人咨询到的工伤案件比较多,笔者今天就借着我目前正在办理的这个九级工伤案件和大家详细说下 九级工伤应该补偿多少钱?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九级工伤需要补偿的项目有以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9个月本人工资,如果本人工资超出统筹区职工平均工资三倍的,按照三倍计算,如果低于统筹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百分之六十计算; 2.一次…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500
  • 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最新(民间借贷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银行从业人员最易触犯的罪名之一,银行从业人员在发放贷款之前需要对借款人相关贷款材料进行实质审查,核实材料真实性、合法性,严格依照国家规定的贷款发放条件和程序进行贷款发放,如果程序不合乎规定,导致贷款无法偿等造成重大损失,需要追究贷款发放人员责任。大律师网今天带大家了解“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相关内容,那么,违法发放贷款罪最新立案标准是什么?违法发…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600
  • 职务侵占量刑最新司法解释(2022职务侵占最新政策)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对该罪名作如下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400
  •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几种(描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根据刑法分则第二章以及《刑法修正案(三) [1] 》、《刑法修正案(六)》、《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 [2] 》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有四十七个罪名。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十个) 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500
  • 假冒商品怎么处罚的(2022年最新卖假货处罚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是违反管理规定的,会触犯刑法,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网友咨询: 2021年5月至8月,汪宇波从周根发处购买假冒贵州茅台酒,以每件850元、950元和1,200元不等的价格共计销售了420件给周某、刘某,销售金额为498,000元。2021年8月26日,绥阳县公安局在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杰邦服饰有限公司三楼仓库、辛庄…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500
  • 行贿罪的立案标准规定(最新行贿罪的认定方法)

    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 一、 行贿罪的认定 (一) 《刑法》规定 第三百八十九条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600
  • 伤情鉴定轻伤二级需要判刑吗(关于轻伤的判刑标准)

    一般的伤情可分为轻微伤、轻伤二级、轻伤一级、重伤二级、重伤一级。比如头部外伤后伴有神经症状就可能是轻微伤,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的可能就是轻伤二级,具体伤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伤情鉴定。如果被打伤者鉴定出轻伤二级,那么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300
  • 酒驾车祸怎么处罚标准(交通事故判刑方法)

    酒驾标准: 根据规定,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20以下,不违法; 20—80,饮酒驾驶机动车; 80以上,醉酒驾驶机动车。 虽然有网友认为,以血液酒精含量来认定酒驾和醉酒,并处以刑罚,不具有合理性。有的人…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300
  • 住宅房产过户费用怎么算(房屋过户的费用标准)

    今天给大家说一下房子过户的费用到底是多少。 房子的过户费我们称之为不动产转移登记,分为住宅和非住宅两种,而住宅又分为公司持有和个人持有。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个人持有住宅转移登记。 在这里我只说大项的费用百八十小钱就不说了,由于各种税费的具体征收办法属于地方性法规所以咱们以太原买卖房屋为例。 首先住宅的转移登记可能征收的费用有契税3%、个税1%、增值税及附加税5.…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700
  • 2022年民法典交通死亡赔偿(车祸赔偿新规定)

    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一般涉及的赔偿项目有哪些? 医疗费 康复费、整容费及其他后续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就医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住宿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 丧葬费、处理丧葬事宜费用(交通、住宿、误工费) 精神损害抚慰金 、鉴定费、财产损失费、 评估费。 案例计算: 某男,58岁,河南某地农民,2…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400
  • 刑事申诉书怎么写范本(个人刑事诉求书模板)

    刑事再审申请书 申请人:李XX,男,1950年3月19日出生于贵州省,汉族,大专文化,原系贵州省XX*公司经理。住贵阳市云岩区XX大厦*楼*座。 申请人因不服XX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筑刑二初字第102号刑事判决,XX省高级人民法院(2004)黔高刑二终字第72号刑事裁定,特提起刑事再审申请。 请求事项: 依法对申请人涉嫌贪污案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申…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500
  • 参与传销违法吗怎样定罪(关于传销的定罪标准)

    一般对于传销罪组织、领导实施传销行为的组织,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一般而言参加传销的普通人员是不按非法经营罪来处理的,本罪只处理带头分子、主要成员等。 网友询问: 什么是传销,参加会受到什么惩罚? 天津硕众律师事务所解答: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非法获得财富的行…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700
  • 什么样的犯罪可以判缓刑呢(刑事案件判缓刑的条件)

    以下内容是基于司法实践,不适用于任何情况,但具有参考价值。 一、缓刑的法定条件。 我们得先知道判缓刑的条件。根据刑法的规定,判缓刑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刑期能够判到三年以下,包括三年,再多了的就判不了缓刑;第二,犯罪情节较轻,这个是总体判断的,不详述;第三,没有再犯可能,也就是人身危险性小,不会再犯罪,一般初犯、偶犯,没有前科的,就符合这个条件;第四,…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400
  • 网络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多少(关于诈骗罪的量刑判定)

    电信诈骗财物价值三千元的,能立刑事案件。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电信诈骗多少钱能立刑事案件   (一)电信诈骗金额达3000元以上的属于刑事案件,构成诈骗罪,需要立案侦查。诈骗罪是指以非…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600
  • 违法嫌疑人是什么概念(法律中违法嫌疑人的定义)

    看过法制节目的人,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语——犯罪嫌疑人。有的同学会产生疑惑:这个人明明已经承认自己犯罪了,而且也有大量的证据、证人证明他犯罪了,为什么还把他称作犯罪嫌疑人呢?不应该称他为罪犯吗?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犯罪嫌疑人”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背后的法律及法理依据。 一、法律依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9日
    6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