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如果每个景区头上都有一顶皇冠,那“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无疑是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宝石。 8月1日,文物资源“富可敌省”的县级市登封,经过多年的不懈争取,终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摘取
如果每个景区头上都有一顶皇冠,那“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无疑是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宝石。
8月1日,文物资源“富可敌省”的县级市登封,经过多年的不懈争取,终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摘取了这颗宝石。
68万人口的中原小城登封,之前做了什么之后还会有哪些期盼
迟到的桂冠
8月1日早晨6点多,透过店门玻璃,刘晓东看到“那些人”又来了。
每天早6点至晚10点,31岁的刘晓东都会守在自己的老北京布鞋店内等待生意上门。他的鞋店坐落在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距周公测景台、郭守敬观星台大约300米。
“那些人”是河南登封市告成镇的工作人员。他们手里拿着气球、鞭炮、锣鼓,这是这个中原小镇每逢喜庆大事时的传统庆祝方式。若申遗成功,他们将在观星台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一个热闹的庆祝仪式。
前一天的这一时刻,他们也来了,但后来又静悄悄地走了。刘晓东说,他当时心里一沉,难道今年又没申报成功
2009年6月,登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意外被暂缓。这创下了中国申遗历史上第一次没有申遗成功的纪录。之前的15年内,中国每年申报成功2项世界遗产。
登封城内,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也在焦急地等待。他负责撰写申遗文本的文化背景部分。去年的意外,有媒体给出的解释是,“天地之中”的概念外国人难以理解,这令他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评审大会今年在巴西举行,与小城登封有几个小时的时差。吕宏军最早获得的信息是:嵩山项目预计将在7月31日凌晨1点多表决。此后,因为程序问题,嵩山的表决被推迟至8月1日凌晨1点左右这令告成镇的庆祝人员扑了个空,也令刘晓东虚惊一场。
8月1日凌晨2点多,守在央视新闻频道前没有等到消息的吕宏军睡下。他把闹钟定在5点,但4点多就醒了,却还是没有看到相关消息。情急之下,吕宏军给正在巴西参会的同事发了一个短信。对方回信后,他稍稍宽心嵩山的项目排在第14个,前面项目稍有延时,所以嵩山项目再次推迟半天。
早晨7点左右,守在电视机前的吕宏军跳了起来,踢翻了面前的茶杯,也吵醒了还在睡觉的老婆孩子他终于看到了“申遗成功”这几个字。
早晨9点多,好消息终于传递到了观星台前的广场上。鞭炮、锣鼓响了起来,气球升了起来。关了店门,刘晓东带着自己9岁的闺女看起了“比过年还热闹”的表演。
晚上,漫天的烟花在这座中原小城绽放。40多岁的吕宏军刻意离开家人,一个人站在喜庆的人群中,仰头看烟火。他后来说,当时不是看烟火,只是想找一个地方,“悄悄地流一次泪”。
从50米到330米
刘晓东出生在观星台南门外200米处的一个小院子里,在离观星台更近的告成镇小学上过学。2000年,21岁的他在这里娶了邻村的姑娘张晓丽。随后,他的女儿出生在了这里,后来同样也在告成镇小学读书。
2007年9月,刘晓东一家6口从观星台前的小院子里迁出两个月前,登封市正式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周边环境治理工程的一部分,告成镇告成村300多户共1000多人陆续从自己的祖居内迁出。
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不仅要保护好文物本体,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治理好与其相关的背景环境。这与中国的国情差距较大:受人口增长、早期无城乡规划的客观影响,登封市的很多历史文物,已被民居和工厂淹没。
对古城登封而言,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任务。
吕宏军参与制定了申遗文本。在申遗文本里,为确保申遗成功,登封市的治理范围从最初的50米,逐渐扩大到了100米、150米,最后到了中岳庙两侧的各330米。
在一次访谈中,登封市主要领导特别指出,嵩山申遗的环境整治,除69处是公共单位之外,剩下的都是群众住房。申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这1349户因环境整治而必须搬走的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这个城市为申遗做出牺牲最大的一个群体。
拆迁难度最大的当属中岳庙一带。当地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职工,自发组织了200多人的申遗宣传队进行动员。最终,这个被村庄包围多年的五岳中最大的道观恢复了昔日的神采。
在观星台,告成镇小学也需要另迁他处,原址被调整为绿地。刘晓东女儿当时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迁到一公里外的新址时,她需穿过三个公路十字路口才能到达学校。担心孩子的安全,刘晓东只好用摩托车接送,一天6趟。
登封市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没有白费。
8月1日这一天,登封申遗材料的讲解用了大约10多分钟。大幅照片一幅幅地放过后,大会主席请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员对此发表意见。会场内一片寂静。半分钟之后,爱沙尼亚代表开口:“爱沙尼亚完全赞同将此列为世界遗产目录。”全场随即响起了掌声。
出发前,登封市申遗代表团特别准备的30多个问题,一个也没用上。
延伸阅读
入选世遗是压力
申遗花费了多少资金申遗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什么申遗成功后普通人是否还有能力观看它
昨天,记者采访了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他表示,登封的这些古建筑群是人民创造的,人民保护的。申遗成功,说明它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公认,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欣赏它。只要是在合理的客流范围内,应该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它,同时也欣赏得起。
1分钟的路走了10年
京华时报:本次申遗准备了多长时间花费了多少资金
宫嵩涛:从正式成立申遗办公室算起,大概有3年多时间。从各界呼吁申遗开始,至少已经有10年。10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世遗专家表示,我们登封拿出了迄今为止保护措施最完善的一个申遗文本。1分钟内,就表决通过了。具体的资金情况我手中不掌握。为了达到世遗组织的评审要求,彻底治理古建筑周边的背景环境,登封市开展了一些拆迁和环境治理工作。绝大部分资金都花在了这上面。
京华时报:为什么要捆绑申请少林寺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
宫嵩涛:这8处11项包括周公测景台、观星台,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初祖庵和少林寺常住院。之所以要捆绑申请,是因为这是一个联系紧密、横跨20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我们以“天地之中”这个理念统领这些文物单位,丰富了单个建筑的价值。汉三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的建筑典范;中岳庙,是五岳之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道观;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在我们文物圈,都知道这组历史建筑群的价值,但由于宣传不到位,社会上很多人还不知道。少林寺在世界上名气很大,但要论建筑价值,它在这一组建筑里还是个“小兄弟”。
京华时报:申遗可以给当地带来什么
宫嵩涛:第一,申遗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活动。在申请过程中,可以让很多人了解这些建筑的价值;第二,申遗可以改善登封市的旅游客源结构。一般而言,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是国际国内游客的首选地点;第三,申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物保护的过程。此前,按照评审要求,我们已经对涉及的文物本体及其背景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保护。
京华时报:申遗成功后,如何进一步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建筑
宫嵩涛:按照申遗文本要求,我们在这些古建筑中设立了各类监控探头,并设立了主监控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嵩山古建筑群中每个人的举动,都可以被切换到主监控室内的屏幕上。我们今后还将加大各类监测工作,对这些古建筑周边的噪音、水文、雷电、大气等各种妨害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同时,我们还要组织力量对古建筑的自然损耗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并视情况进行保护性处理。今后,少林寺塔林中需建立新塔的,机动车驶入保护范围的,拍摄电影、专业摄影录像、复制拓片等行为,均需经过相关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在监督下进行。
世界遗产应被更多人看到
京华时报:申遗成功后,这些古建筑的门票是否涨价
宫嵩涛:我们之前没有讨论过涨价的问题。申遗成功后,我们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回答媒体时称,登封市委、市政府从没考虑过申遗成功后涨价的问题。近期,为了庆祝申遗成功,这8处11项建筑会有序地免费向市民开放,免费时间大概会持续一个月。另外,每年的遗产日,我们也可能拿出一部分景点免费开放。这些具体的措施还在商议中。登封的这些古建筑历史遗产是人民创造的。过去,人民还通过各种途径保护了这些建筑。申遗成功,说明我们的这些珍宝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公认。今后,会有更多的人想来欣赏它。文物的价值在于传递文明。若我们把它珍藏在一个地方,不给大家看,或只给很少的人看,那有什么意义呢。只要是在合理的客流范围内,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它。
京华时报:有些单位重申请轻保护。登封今后打算怎么办
宫嵩涛:申遗文本中,规定了地方政府的各种保护责任。这些规定,非常细致。比如说,大家最担心的旅游者太多损毁建筑的问题。我们之前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严密的测算,规定了各个景点的、各个部位的瞬间高峰值。若超过这一数值,马上启动应急机制进行疏散,保护文物和游客的安全。此外,按照世遗组织的要求,若忽视保护责任,这个桂冠还会被拿掉。对于我们来说,申遗成功,面临的将是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2010年08月09日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29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