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首的司法解释规定(数罪自首的认定)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自首是我国的一项刑罚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颁布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规定:认定自首情节,被告人在量刑时可以减少基准刑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可见认定自首情节对于被告人从轻、减轻刑事处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自首也成为了是刑事辩护中的一个辩点。

一、自首的法律规定

(一)刑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六十七条 :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从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自首分为两类:第一款规定了属于“一般自首”的情节,构成一般自首的要件为“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第二款规定了属于“特别自首”的情节,是适用于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的行为人,构成自首的情形。此外,第三款是刑法修正案八增加的内容,关于“坦白”情节的规定。

(二)司法解释

现行刑事司法解释中涉及自首的司法解释主要有以下三个: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8号(以下简称《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60号(以下简称《意见》)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9]13号

自首是刑事案件中较为常见的量刑情节,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多样性复杂性,司法机关认定自首时,常会出现争议,而刑法第六十七条仅仅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所以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颁布的《解释》中用七个条文对自首和立功情节的认定做了细化的规定。2009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是以刑法和1998年的《解释》为总原则,专门就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关于自首、立功认定做出了更详细具体的解释。随后由于不断有新类型的自首和立功情况的出现,而刑法条文和《解释》因制订的时间较早,规定较原则,已不能完全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意见》,《意见》用了八个部分来完善对于自首和立功认定和量刑的规定。

二、自首的认定

(一)“自动投案”的认定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在《解释》和《意见》中,例举了认定为自动投案的情形:

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

3、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辑、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

5、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6、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

7、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8、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

9、因特定违法行为被采取劳动教养、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强制隔离戒毒等行政、司法强制措施期间,主动向执行机关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为的;

10、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也认定为自首。

自动投案的实质,是要求犯罪嫌疑人具备将自己主动置于办案机关的合法控制之下的意愿,只要犯罪嫌疑人在人身自由未受限制的情况下,具有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就可以认定为自动投案。所以《意见》中规定了认定自动投案的兜底条款:“其他符合立法本意,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让司法机关在面对司法解释未规定的新的投案方式时,可以根据立法精神去判断是否属于自动投案。

(二)“如实供述”的认定

构成一般自首,主动投案只是第一步,在主动投案后还要求犯罪嫌疑人必须做到如实供述。具体而言,如实供述有以下要求:

首先,如实供述有内容上的要求。如实供述必须是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这里的主要犯罪事实是指定罪事实和重大量刑事实,而并不要求犯罪嫌疑人是如实供述所有的犯罪事实。定罪事实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行为性质有重大影响的事实,重大量刑事实是指对犯罪嫌疑人应用法定刑档次是否升格和降格的事实、以及是否从重或从轻、减轻处罚的事实。比如犯罪嫌疑人在故意杀人案中,在供述时虚构了自己是防卫过当这一从轻情节,就不属于是如实交代;又比如犯罪嫌疑人隐瞒自己具有前科的事实,以逃避构成累犯被从重处罚的情况,同样也不属于如实交代。

其次,如实供述有时间上的要求。《意见》中要求自首必须考虑供述的及时性,司法实践中就有观点认为首次讯问笔录就应该中做到供述主要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笔者认为不应该仅仅根据首次讯问的情况来认定如实供述,《意见》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时虽然没有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但在司法机关掌握其主要犯罪事实之前主动交代的,应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所以应该结合案件材料的整体情况,来判断犯罪嫌疑人是不是在司法机关掌握其犯罪事实前交代的,以此来判断如实供述的及时性。犯罪嫌疑人虽然在初期的笔录中没有供述主要犯罪事实,但是后来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才掌握了其主要犯罪事实,进而取得相关犯罪证据的,应该认定如实交代。相反,犯罪嫌疑人即使在第一次笔录中交代了主要犯罪事实,但是其是在司法机关向其出示了犯罪相关证据后,其迫于压力才交代的,不能应认定为如实交代。

再次,如实供述有稳定性的要求。《意见》中同时也要求如实供述必须具有稳定性。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这里要注意时间节点是“一审判决前”,如果是自首后翻供,在二审中再如实供述的,就不认定为自首了。

此外,在司法解释中,还对“如实交代”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1、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数罪中部分罪行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认定为自首。

2、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如实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3、多次实施同种罪行的,虽然没有交代全部犯罪事实,但如实交代的犯罪情节重于未交代的犯罪情节,或者如实交代的犯罪数额多于未交代的犯罪数额,一般应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无法区分已交代的与未交代的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或者已交代的犯罪数额与未交代的犯罪数额相当,一般不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三)特别自首的认定

特别自首,又称为准自首、余罪自首,构成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特别自首对于行为人到案方式不做要求,其考察的是行为人是否如实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其他罪行,然后在其坦白的其他罪行的量刑上从轻或减轻处罚。

对于如何界定“司法机关已掌握”,应根据不同情形区别对待:如果该罪行已被通缉,一般应以该司法机关是否在通缉令发布范围内作出判断,不在通缉令发布范围内的,应认定为还未掌握,在通缉令发布范围内的,应视为已掌握;如果该罪行已录入全国公安信息网络在逃人员信息数据库,应视为已掌握;如果该罪行未被通缉、也未录入全国公安信息网络在逃人员信息数据库,应以该司法机关是否已实际掌握该罪行为标准。实践中,对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程度,并不要求司法机关掌握了全部的证据和犯罪事实,只要线索已被掌握,并有一定证据证明在案人员可能犯有某罪时,即视为已掌握。

对于“其他罪行”仅限于不同种罪行,具体以罪名区分。《意见》中规定:虽然如实供述的其他罪行的罪名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犯罪的罪名不同,但如实供述的其他犯罪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犯罪属选择性罪名或者在法律、事实上密切关联,如因受贿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又交代因受贿为他人谋取利益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的,应认定为同种罪行。

三、司法实践中关于自首认定的常见问题

1、经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到案的且如实供述的,认定为自首。公安机关有时为了不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警觉,即使在已经掌握了犯罪证据的情况下,有时仍会通过电话通知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调查。由于犯罪嫌疑人接到通知后,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可以选择归案,也可拒不到案甚至逃离,而其能主动归案,就表明其有认罪悔改、接受惩罚的主观目的,说明其具有归案的自动性和主动性,到案后再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2、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影响如实供述的成立。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了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但提出了无罪或罪轻的辩护意见,只要不是在主要客观事实上故意推卸责任,仅仅是对行为性质提出辩解,比如是否属于意外事件、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是否属于从犯等等,不影响自首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法发[2009]60号中已明确“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影响自首的成立”。

3、被司法机关盘问时主动交代是否属于自首。《意见》中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因形迹可疑被司法机关盘问时,主动交代的视为自动投案,但司法机关在其身上、随身携带的物品、乘坐的交通工具等处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的,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不属于自首。这里必须明确行为人被盘查询问时,是因为“形迹可疑”,是司法工作人员基于经验、常理的判断而产生的怀疑,是司法工作人员的主观猜测。如果司法人员是凭借一定的事实证据或他人提供的线索,产生的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怀疑,可以将犯罪嫌疑人与违法犯罪案件相联系的,就超出了“形迹可疑”的范围,属于有具体的违法犯罪嫌疑,在此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盘问中交代犯罪行为的,不属于主动投案,不构成自首,只属于坦白。所以只有在因形迹可疑被盘问而如实供述的,才属于自首。

4、现场待捕型自首的认定。司法解释规定了犯罪后主动报案或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的现场待捕型自首,对于此类自首必须把握的关键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留在现场的具有主动性,必须是“能逃而不逃”。如果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由于受伤、醉酒、被群众控制或是警察已赶到现场等客观原因被动留在现场的,即使其未抗拒抓捕,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也不能认定为主动投案,进而也不构成自首。至于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主动留在现场,必须依据现场的客观情况,站在普通人一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视角,结合犯罪嫌疑人自身的特殊认知和能力条件,进行综合判断。

由于现实中犯罪嫌疑人投案方式、供述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司法解释并不能对自首认定的所有问题一一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一些涉及自首认定的新问题时,应根据行为人是否具有自愿把自己交付于刑事审判之下的主观意愿,结合案件的证据情况去进行综合判断。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164421.html

(0)
上一篇 2025年2月8日 21:44:29
下一篇 2025年2月8日 21:44:43

相关推荐

  • 阿里性侵案宣判!一审判决书全面复盘案件真相

    6月22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张某因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曾经深陷“罗生门”的案情有了更清晰的图景,据一审判决书显示,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张某违背妇女意志,趁周某醉酒之机实施猥亵,构成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该案自去年7月案发以来,包括周某和两位涉案人外,家属、律师轮番在社交媒体发声,一时之间舆论高涨,各方意见…

    2025年2月11日
    1100
  • 辩护权的种类及规定都有哪些?

    辩护权的种类及规定都有哪些?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方式有:被告人自行辩护、被告人委托律师及其他辩护人辩护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辩护方式要根据被告人自身的要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接下来,普法网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辩护权吧。 一、辩护权的种类 1、自行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 2、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与法律允许的人…

    2025年2月11日
    900
  • 刑事赔偿协议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协议私下解决撰写

    刑事赔偿协议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协议私下解决撰写方式?可以写协议赔偿,解决的是民事责任,国家不干涉,随意怎么写都可以。但是刑事责任是有国家主动追究,双方无权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接下来,普法网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吧。 因履行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所产生的争议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但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对和解协议的性质及法律关系的认定仍不能脱离原执行依据的内…

    2025年2月11日
    1000
  • 刑事赔偿协议: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协议书撰写

    刑事赔偿协议有哪些?根据国家赔偿法以及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刑事赔偿工作实际,对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赔偿请求人因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申请国家赔偿,具备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情形的,属于本解释规定的刑事赔偿范围。 第二条 解除、撤销拘留或…

    2025年2月11日
    900
  • 无罪辩护是什么(无罪辩护的条件是什么)

    一、无罪辩护是什么 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代理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作无罪的辩解,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公诉人得到法院支持,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一个是被告人胜诉被判决无罪。但是,由于一般进行公诉的案件在证据力方面被告人很难翻盘胜诉,如果一味作无罪辩护,实际上对被告人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实践中律师在看完案件卷宗后,会劝说被告人做有罪辩护。有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及其律师在…

    2025年2月11日
    1000
  • 无罪辩护书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无罪辩护的意思是说,律师在对被告方(或者犯罪嫌疑人)作辩护时,提出一些对被告有利的证据,以此进行辩护说明被告没有罪。但无罪辩护不成立,因是夫妻,且因他提出离婚引起,具有法定义务.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那无罪辩护书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无罪辩护书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1,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和其辩护人(由被告人决定,辩护人只能提供法律建议或意见)根据案情可以作有罪或…

    2025年2月11日
    900
  •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规定是诈骗的财产达到数额较大的情况就可以对此立案处理了,这是根据我国《刑法》266条所做出的规定。我们国家法律还有相关的司法解释当中,对数额较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达到3000元以上。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下面由知芒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的规定具体如下: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

    刑事辩护 2025年2月11日
    900
  • 民法典: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以来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未经法律规定或者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以来生效,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未经对方同意,行为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根…

    2025年2月11日
    1000
  • 刑事辩护:不收费的法律咨询!

    刑事辩护:不收费的法律咨询! 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律师咨询后到法院起诉各地律师接手离婚案件收费不一经济不发达地区律师起价一般为500元至1000元;经济发达地区,兴宁法律咨询网如帮助我们解除内心的烦恼,解决现实纠纷他工作效率高,收费合理,是谱的好律师!16、夫妻财产协议纠纷法律依据《民事案件案由规定》2、婚姻家庭纠纷10、婚约财产纠纷11、离婚纠纷专业婚姻律师…

    2025年2月11日
    1000
  • 承诺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承诺书有没有法律效力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债务承诺书效力吗?需要阅读承诺书的内容正常情况下是有效的王进律师等四位律师立即提问,已回答查看更多咨询,您可能感兴趣欠夫妻之间的债务担保有法律效力吗?简介: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夫妻双方协商,开封欠款不还案的律师在哪里找到认定债务为个人债务的地方 夫妻之间的债务担保首先要求双方明确承诺自己的个人债务或已经承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2025年2月11日
    900
  • 打官司千万不要找法律援助?

    对于像我这样没有文化的农民工来说,原本以为打官司是一件大事出乎意料的是,在申请了法律援助后,所有的困难都由援助律师安排,没收了我一分钱,必须赞扬法律援助年底年初,受援人员李大哥通过法律援助,得到了应得的赔偿,却一心一意事实上,一开始,我的法律援助对象是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他们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后来转型为农民工法律援助专职公益律…

    2025年2月11日
    1000
  • 打人轻伤法律怎么判赔多少钱合适?

    打人轻伤法律怎么判赔多少钱合适?警方报告了唐山殴打事件的最新情况,报告提到唐山殴打案两人轻伤两人轻伤,许多网民对此非常困惑,为什么看起来很严重,但只是轻伤或轻伤?关于这一点,法律上的轻伤、轻伤可能与普通人的理解大不相同根据法律规定,只要伤情达到轻伤(二级)以上,打人者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不能达到轻伤(二级),可能只是行政处罚因此,是否足否足以成为刑事责任的关…

    2025年2月11日
    1100
  •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法律的逻辑是怎样的)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福斯特法官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被告的行为只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法院不能根据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适用法律规定,而应根据立法的目的解释法律规定扩展解释和限缩解释扩展解释是指当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过于狭窄,不足以表达立法意图和反映社会需要时,法律规定比其文本意义更宽的解释限缩解释是指当法律规定的字面意义明显超过立法意图或社会实际需要时,法律规…

    2025年2月11日
    800
  •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依法治国?

    法律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依法治国?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反映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和社会活动全部依法进行中国法治建设没有尽头,法律要在时代进程中与时俱进,去粗存精在新…

    2025年2月11日
    700
  •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是什么?

    湾台湾省现行宪法全文台湾省法律法规数据库台湾省刑法100条聘谷歌,台湾有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包含所有法律文本或者翻墙,中华民国交通部提供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论文、裁判文件、律师黄页、法治动态、司法考试资料、法书、法律书刊、法律书籍摘录、优秀介绍、出版社介绍等资料努力提高备案审查能力目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建息平台和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备案审查工作正…

    2025年2月11日
    10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