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怎么样?谢谢了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很好的学校,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强大,环境优美,校风淳厚。东莞校区和广东校区都十分不错。
学校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招生,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六届学生,在校生2.2万余人。
新华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学校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风光旖旎的火炉山旁;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有麻涌河及华阳湖生态湿地公园环绕。
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映生辉,是学习深造的理想胜地。学校坚持以“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理念开展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目前建有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有实验室175间,总建筑面积超过三万六千平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 广州新华学院——学校简介
老实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怎样?就业方面?学校环境?等等,知道的都给我讲讲,想详细了解下。
就业我不知道耶~还在校~环境的话,住宿环境还是可以的四人间,有空调~水费电费也不坑,,消费也不高~缺点的话就是一点都不繁荣,附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玩的,不过去广州很近啊,各种去广州的公交车校车,到开发区20分钟啊,不过学校还在建设中,独立的图书馆?没有,只是在教学楼一层有小图书馆,书是完全够看的,但是就是感觉膈应,体育馆~建设中~应该16届的同学可以用得到,恩~详细的你应该去贴吧呀~里面有非常非常详细的介绍~是很客观的也会说缺点的啦~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怎么样
虽然我不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学生,但是我有朋友就读于这所学校,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一所排名相对考前的独立院校,因为我朋友是东莞校区的,所以这里着重介绍新华东莞校区,希望我的介绍对你了解这所学校有一定的帮助。
学校介绍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去年正式改名为广州新华学院,目前只是名字的变化,其他像中大师资、环境等等都没有什么变动。新华共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广州天河,另一个在东莞麻涌,东莞校区是新校区。
新华在独立院校的全国排名有目共睹的,新华在全国独立院校当中排名第18,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
学生生源
在新华读书的东莞土著比较稀少,来自广佛深、潮汕以及外省的同学有很多很多。
新华的外省外市的小伙伴偏多,认识更多外市外省的同学你的眼界真的会开阔很多。如果你是其他市的、外省的想找更多老乡的,在新华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小伙伴。
交通娱乐
东莞校区位于华阳湖湿地公园附近,平常散散步放松一下,或是有朋友过来选择一个凉爽的天气踩踩单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偶尔还会有音乐喷泉的表演。
如果去广深或外省比赛、假期回家的话,学校去广州地铁站、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广州白云机场非常方便。
如果新华的同学去东莞市区,可以选择拼车去道滘轻轨,两个站就到市区了,过程舒适,价格人均10几块左右。当然便宜点也有公交631直接到蛤地地铁站然后两个站就到南城,亲测1个小时到,可能就东莞的公交没有广州坐得舒服。新华的同学去深圳的话可以搭穗莞深城轨中堂站,很快能到比如深圳机场等站。
校外主要就是华阳湖、创客坊一期二期和古梅新天地,渔人码头也挺火的,这附近基本就是一个小型商业中心了。
创客坊
师资力量
新华的师资总体上很满意,毕竟曾经挂靠中山大学,很多老师都是中大的博士、硕士过来教书,即使不是中大老师也有很多国内外名牌大学硕士级别以上的老师。但说实话,在大学学习不只是看老师,更多是要看自己的。
校园设施
图书馆是去年才建的,目前的图书室和自习室也够用,而且图书室的藏书量很多,能看的书确实特别多,校园已经实现空调全覆盖,很多最新设施在这几年都已经建好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排球场,游泳馆都有。
宿舍环境
东莞校区四人间,有空调,有洗衣机,上床下桌,都挺新的。广州校区六人间,有空调,有洗衣机。都是上床下桌。但东莞校区的是那种木头的床,广州校区就是那种铁架子的床。
食堂
新华校内有第一到第六饭堂,另外还有美食园,7个饭堂汇聚了各个地方的美食和迎合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口味,来到新华,不怕吃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菜,而且价格相对来说实惠,而且商家会有所更替,也就是可以隔段时间就能吃到新口味,偶尔还会有优惠活动,让我们以低价享受美食。
在相同类型的学校来说,广州新华学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地理位置优越,欢迎师弟师妹们的到来!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怎么样?是几本?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一所很好的二本类高校,师资力量很出色。
国家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任校长;中国当代行政学奠基人夏书章教授任学校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近百位中外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教学督导为办学治校建言献策;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世界著名经济学家Prof.Ron Anderson等知名学者做客新华讲坛;学校培养了5位南粤优秀教师、1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百余位青年骨干教师,30余位正、副教授。
全面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即“双百”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督导倍增计划,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着力构建学术强校人才体系。
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提高教师、学生的科研水平,以“真学术”助力“高质量”教学水平。
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高度重视产学研创发展,已与广东省科学院、北京左耳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2020年学校位居《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全国独立学院(238所)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第10位。
以上内容参考 广州新华学院-学校简介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9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