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金如何领取陕西?
领取方式
职工退休时的社保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农村养老金领取在网上如何办理?
不可以网上领取
1、为方便广大参保者就近领取养老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发放,发放时间为每年的7月份和12月份。领取年龄(年满60周岁)截止时间:上半年为5月31日,下半年为11月30日。
2、参保人在年满60周岁时,需填写《养老金领取申请表》,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及复印件、《缴费手册》、一张一寸近期彩色免冠照片,到所属劳动所办理养老金领取登记手续。收取养老金申领资料时,各所要统一填写《养老金领取收证登记表》,一式两份,市农保处、劳动所各一份。收取参保人缴费手册时,应给参保人开具《收证单》,在发放时,用以换领《领取证》及专用存折。
领取期满10年者,分上、下半年领取,每次申领时需本人填写《领取养老金满十年续领申请表》,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及复印件,办理养老金领取续领手续。
养老保险去哪里领取?
养老保险去哪里领取?
关系在户籍地的一律在户籍地领取;关系不在户籍地的以累计缴满10年的所在地为准,在哪里缴满10年就在哪里领取;如果关系不在户籍地,但是在哪里都没缴满10年,就只能回到户籍地领取了
养老金怎么领取?
↑点击“查悦社保那些事儿”头像,立刻解答您的社保问题! 【动动手指 点击查悦即可让您成为社保专家】
养老金领取需要哪些条件?
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才能每月领取: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2)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注意两者不是或者的关系。另外,如果你累计缴费不满15年,那么在退休时可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中的累计部分的资金。
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3)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到退休以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养老金计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一: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公式二: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公式三: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假设:大眼哥在北京25岁入职,60岁正常退休,活到了80岁,每月税前工资10000元。已知北京市2015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463元。分成两种情况来看,第一种大眼哥缴纳满15年后不再续缴,第二种大眼哥缴满40年,直至退休。假设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
· 如果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基本养老金=10000x1x15x1%=1500元。每月养老金账户=10000×8%=800元,个人养老金=144000/139=1035元,那么大眼哥每个月可领取的养老金=1500+1035=2535元。
养老金多少是依据什么因素?
①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
①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
在哪领取养老金?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金如何领取?
首先要携带相关资料到你们户口所在地办理相应的申请,经过相应的部门审查之后会通知您或者您的家人, 一般情况下,独生子女的养老保险有三部分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按本县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12计发;对参保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而采取一次性补缴费至15年的,基础养老金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补缴年数×1%)/12计发,领取养老金期间,基础养老基金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调增。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费累计储存额1/120计发。
(三)奖励扶助养老金: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夫妻各按50元/月计发;独女户夫妻各按100元/月计发。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6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