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纪是什么意思
违纪,词语,读作“wéi jì”,即违反纪律,意指违犯了纪律、违反了规则等有约束力的行为,或是违反了有关章程。凡是其行为与组织、团体、单位等对相关人员行为纪律要求相抵触的,都属于“违纪”。但违纪不一定即是违法。
什么是违规违纪行为
所谓违规违纪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行为。
违法违纪行为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不具备这些条件,就谈不上违法违纪行为,更谈不上追究纪律责任。这些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即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是指违法违纪行为的实施者或称行为人。 违法违纪行为的主观方面也称主体主观上的过错,是指违法违纪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法违纪行为及造成的后果。
扩展资料
违规违纪处理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坚持失职问责,尽职免责的原则。当发生员工违规违纪的行为之后,对事件的责任人仔细调查,对负责人和事件相关人存在失职的情况,一律问责,绝不姑息;对负责人和相关人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可免除责任。
2、坚持以责定罚,过罚相当的原则。当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对负责人和相关人职不履责,本职工作不到位的,要根据其责任大小和事件所造成的后果程度来定罚,犯的过失要与惩罚相当,绝不大过小罚,也不小过大罚。
3、坚持惩教结合,宽严相济的原则。事件发生后,对责任人和相关人的惩罚和教育要结合起来,只罚不教,起不到惩罚的目的,难保事件不会再次发生;只教不罚,无法体现从严治党的精神,也起不到警示群众的目的。
4、坚持严格程序,依法合规的原则。在处理责任人和相关人的方法和原则上,要严格按照程序走,并合法合理合规的对事件进行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违纪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组织学习《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
什么叫违纪,什么叫违法,什么违法犯罪,它
违纪
即违反纪律,意指违犯了纪律、违反了规则等有约束力的行为,或是违反了有关章程。凡是其行为与组织、团体、单位等对相关人员行为纪律要求相抵触的,都属于“违纪”。但违纪不一定即是违法。
违法
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 这是作为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之一的违法。
违法犯罪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他们分别对社会的危害性程度不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5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