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多少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已经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按规定应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连续工龄或连续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
北京:退休时养老险缴费不足15年可延缴,延缴的方法是怎样的?
根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2011年6月30日)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
然而,如果你不希望扩大基本职业养老保险的缴费范围,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如果延长缴费时间和转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都不可取,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基本职业养老保险关系。一旦关系解除,就不必担心以前的钱白交了,因为个人账户的钱会一次性支付给个人。
首先,当涉及到养老保险时,你需要有15年的缴费才可以领取。请注意,养老金缴费可以停止,追溯缴费在此时间之后仍然有效。目前,中国企业员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员工60岁;管理和研究干部55岁;女性员工50岁。基本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的,基本养老金月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从个人账户基金中支付,月支付率以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除以120为标准。一旦个人账户基金用完,就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
事实上,在北方的一线城市,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因工作变动和其他原因而失去贡献的 “北漂”。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全国社会保险综合平台网站了解到,补充养老保险费有两种情况。如果有些人应该缴纳基本养老金,但由于雇主的过错尚未缴纳,雇主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供补缴申请期间与被保险人存在雇佣关系的证明,以及工资收入证明。个人将从确定公司和个人共同缴费的月份开始追溯缴纳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怎么规定的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已经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职工或个体参保人员按规定应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连续工龄或连续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
请问养老保险缴费15年延长20年怎么办理
请问养老保险缴费15年延长20年,可以通过以下程序办理:
1.申请:登录政务服务网,选择需办理的事项后,点击“立即办理”,选择“个人参保管理”—“个人延缴登记”,根据系统提示,输入延缴信息;
2.受理:符合网上办结情形的,系统自动受理(即时);不符合网上办结情形的,申请人预申请后,下载并打印申请表,并按照业务办理的指南准备业务材料,前往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社会保障服务厅综合窗口,现场取号,按照窗口办理流程申请;
3.审核:系统审核(即时),审核未通过的系统反馈不通过理由;
4.审批:系统审批(即时),审批未通过的系统反馈不通过理由;
5.办结:系统为申请人办理延缴;
6.送达:申请人可网上查询办理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26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