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关于网络,民法典关于网络著作权的规定?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民法典关于网络著作权的规定

一、民法典网络版权侵权如何认定

根据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特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可分为以下几步:

1.对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网络著作权的产生采取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网络著作权即告产生。因此,与专利、商标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不同,网络著作权侵权认定还涉及到权利的有效性问题。一部拥有有效网络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属于网络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具备独创性;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只要有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原告作品就不受网络著作权法保护。这样,被告当然未侵权。如果原告作品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则该作品享受网络著作权法保护。

2.对被控侵权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对被控侵权作品的分析,可适用以下两个标准:

一是“接触”,即接触前一作品的机会;

二是“实质相似”,即应受网络著作权保护部分实质相似。其中,后者是认定的重点。在认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实质相似”时,应将原告作品中受网络著作权保护的部分与被告作品的相应部分进行对比,判定两者是否实质相似。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在认定原、被告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方面也有过成功的案例。

如果被告的行为属于使用作品的行为,那么,就需要对被告的使用方式进行分析。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对“使用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含义。如在专利法中指的是“实施”,即将某项专利运用于产业,按说明制造出相同的产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与之相对立,在网络著作权法中指的是“复制”,即以印刷、复印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当某一客体(如实用艺术品或外观设计作品)受到专利法与网络著作权法的不同角度的保护时,尤其应注意区分“实施”与“复制”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构成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权利人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著作权包括哪些权利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民法典关于网络游戏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侵权责任】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补救措施与责任承担】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权利人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条 【不侵权声明】网络用户接到转送的通知后,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声明。声明应当包括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及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声明后,应当将该声明转送发出通知的权利人,并告知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转送声明到达权利人后的合理期限内,未收到权利人已经投诉或者提起诉讼通知的,应当及时终止所采取的措施。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暴违反了哪条民法典

《民法典》解读三十八:网络暴力

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谣言、盗取及贩卖个人信息等侵犯个人人格权的现象屡有发生,公民的隐私权、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亟待保护。

而网络暴力则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危害严重的、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

随着互联网深度进入个人生活,网络侵权的发生范围有扩大之势,民法典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规定。

网络暴力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发布不实消息诽谤他人,或者通过辱骂谩骂的方式直接攻击他人人身。

面对网络暴力,如何处理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向来解读,即网络暴力的行为人将面临怎样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视网络不当言论的具体行为方式,可能会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的: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规定: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之规定:

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有权要求侵权人公开赔礼道歉甚至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除此之外,对于网络喷子长期在网络上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还可以按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所以,对于网络暴力,一定说不,坚决零容忍!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受害人有足够的渠道和方式揪出躲在另一块屏幕之下的那个作恶的人。

新民法典关于安全上网的规定?

个人信息保护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本次《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民法典》对个人信息基本上建立了“全周期”的保护模块与链条,包括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一千零三十三条、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至一千一百三十九条,共同构成了更全面的保护体系。

(一)明确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定义范畴。《民法典》首次明确了隐私的定义,提出“私密信息”也是“隐私”的组成部分;规制了侵犯自然人隐私权的具体行为,包括以“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箱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不得实施的行为;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和范围,较《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增加了“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的个人信息范畴。有学者认为,“《民法典》第四编专设第六章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专门规定,对个人信息的定义、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和条件、处理个人信息免责事由、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等重要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权益,区分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之间的差异,对‘隐私权’的界定更为科学合理”。

(二)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的原则和条件。《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主体的查阅权、复制权、更正权、删除权以及信息处理者的信息安全保障义务等等,同时也强化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明确了公权力机关(如网信办)及其工作人员的保密义务,构筑了个人信息保障体系,强化对个人信息处理环节的规制,为自然人、信息处理者、公权力机关在网络空间规范使用管理个人信息提供了法律遵循。

(三)明确了合理使用个人信息的原则。如何合理使用个人信息在近年来实践中存在较多争议。《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重申了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以及告知同意原则,同时明确了公开处理以及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内容。有学者认为,“对于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规范层次,是通过总则编的抽象规范、人格权编的共通性规范以及针对个人信息权益限制的专门规范等三个层次的规范共同构成”。也就是说合理使用个人信息不光要遵循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具体的法条,还需要遵循《民法典》中“总则篇”“人格权编”中相关抽象规范和共同性规范。

(四)与《网络安全法》等涉网法律法规形成有效衔接。《网络安全法》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链条,而《民法典》进一步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畴和原则,与《网络安全法》相得益彰。有学者认为,“《民法典》结合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了处理个人信息民事责任免责事由,促使民事与行政法律规范之间形成了有效衔接”。

(五)保护个人信息需把握“两个平衡”。一是把握信息化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民法典》相关法条体现了个人信息兼具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属性,特别是其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免责事由,一方面保护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民事权益,另一方面也能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利用对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需求相契合。但是由于法条仅为原则性规定,诸如告知同意的具体方式内容,网络运营者隐私保护政策等并未明确,如何对个人信息使用进行合理限制就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细化。作为网络空间的管理部门,繁荣网络文化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均需兼顾,这就要求行政管理执法者在充分理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把握好信息化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二是把握公共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近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相关法令,旨在加强网络服务提供商与政府间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信息共享,这就涉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因此当以美国《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案》为代表的相关法案出台时,曾引起大型互联网企业和用户的强烈反对。《民法典》没有涉及对公共网络安全的具体内容,而《网络安全法》中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和有关部门之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及合作,但没有明确细节而缺乏可操作性。作为秩序和自由这对矛盾的延伸,公共网络安全监管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天然的博弈关系,兼顾双方利益,把握平衡至关重要。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24408.html

(0)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10:31:12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21:33:26

相关推荐

  • 民法典什么用,2021年新实行的民法典的好处?

    2021年新实行的民法典的好处? ①推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②有利于化解民事纠纷,解决民事矛盾。 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人大通过民法典使用了什么权利? 人大通过民法典使用了立法权。全国人大四个职权分别是: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区别:立法权关于法律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某种法律,决定权关于方针,任免权关于人事、监督权关于国家机构,在每年3月例…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合了几部法律,民法典有五篇吗?

    民法典有五篇吗?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民法典不是五篇,是八编。 1、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形式公布并实施的法律。其分为八编,共计1260条:第一编是总则,第二编是物权,第三编是合同,第四编人格权,第五编是婚姻家庭,第六编继承,第七编是侵权责任,第八编就是附则。 2.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关系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其…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合了几部法律,民法典之前的法律叫什么?

    民法典之前的法律叫什么? 颁布之前,普通案件适用民法通则,各专门案件有各专门法律,比如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民法典把他们重新统一修订整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程帮民法典(程培国律师)

    《民法典》共包含几个部分的内容 民法典是我国近期发布一部非常重磅的法律,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落实执行民法典对保障我国公民民事权利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民法典包括哪些内容?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解释劳务派遣民法典劳务派遣合法吗

    民法典劳务派遣合法吗? 劳务派遣是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的经营行为,只要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就属于合法经营。 2021民法典劳务外包规定? 民法典》对用工、劳务派遣外包相关规定的规定,对于责任承担可以总结如下: 1、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承担被派遣工职务行为致人损害的责任,但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2、劳务外包:由承包单位承担外包工职务行为致人损…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邮储民法典(民法典邮政快递)

    五大行回应是否可以因疫情推迟还房贷 五大行回应是否可以因疫情推迟还房贷 五大行回应是否可以因疫情推迟还房贷,昨日,#因疫情推迟还房贷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话题直冲热搜第一,不少网友咨询是否能延缓房贷还款期限。五大行回应是否可以因疫情推迟还房贷。 五大行回应是否可以因疫情推迟还房贷1 部分人群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房贷怎么办?工、农、中、建、交五大行7日独家回应新…

    2025年3月18日
    200
  • 关于民法典与教育,民法典中的教育法概括?

    民法典中的教育法概括? 民法典不包括义务教育法。 民法典主要包括民法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内容。 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方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宣传宪法民法典活动总结,民法典和刑法、宪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民法典和刑法、宪法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政区划制度,宣誓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属于宏观性的指引性的东西。但落实起来需要更加详细的法律来实施,比如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一系列配套法律来实现,民法只是其中之一,举个例子,你买了一辆汽车,首先会有物权法来确认汽车的物权…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汽车维修伤亡界定,2021年交通死亡事故中交通法的新规定?

    2021年交通死亡事故中交通法的新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案件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详细运用法律法规若干个现象的表述》要求,交通肇事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处三年以内刑期或是拘留: (一)身亡一人或是受伤三人之上,负安全事故所有或是关键义务的; (二)身亡三人之上,负意外相同义务的。 有其它非常极端剧情,处三年之上七年下列刑期,就是指具备以下情况之一: (1)身亡…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正当防卫概念,2021新民法典正当防卫和互殴界定?

    2021新民法典正当防卫和互殴界定? 根据新民法典 一、规定双方的目的不同,正当防卫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或者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及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损害,出于保护的目的;而互殴则是以对他人的身体造成伤害为目的的一种主观意识的行为; 二、第二,法律责任也不同,正当防卫不需要负刑事责任,而户口情节严重需要负刑事责任; 三对象不同不同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损…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邓惊雷书法民法典引用民法典的格式

    引用民法典的格式? 直接引用民法典的格式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或民法典)第XXX条第X款第X项的规定。 民法典对于私房产权人法律如何受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 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二、私人合法财产一般有哪些 (1)合法收入。合法收入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劳动或其他方法所取得的…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进社区工作,如何践行民法典?

    如何践行民法典? 1、以民法典颁布施行为契机,坚定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法治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包括认同、信服、尊崇、敬畏等要素,体现的是对法律自觉自愿地忠诚和尊重。民法典的调整对象系全社会占比最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民事主体的法治信仰状况决定了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水平。 2、深刻领会民法典的精神要义,夯实全社会的法…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关于物业维修的规定,2021民法典电梯维修的规定?

    2021民法典电梯维修的规定? 1.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三百零一条 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变更性质或者用途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2.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民法典门市物业的规定,民法典对物业公司从业的规定?

    民法典对物业公司从业的规定?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据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物业服务合同的规定管理建筑区划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接受业主的监督,并及时答复业主对物业服务情况提出的询问。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民法典物业临街门面怎么交? 各个地区的物业费收费情况都是不同的,可以…

    法律资讯 2025年3月18日
    200
  • 书民法典(民法典 书)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民法典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

    2025年3月18日
    2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