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单位改制的基本原则
现代社会我国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但是事业单位的改制也是有一定的原则的。 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既要因事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既要切实维护好职工利益,又要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好分流人员、离 退休 人员的生活;既要统筹兼顾、认真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相关政策,又要稳步推进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转让,参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办理,通过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事业编制2021年如何改革
很多事业编转为企业,转为企改制,同时相应的事业编制也取消,签订劳动合同,改革完成之后,人员将有以下变化。
第一、工资待遇“变动大”。
第二、编制变化。事业单位改革后,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额,逐步转为企业,对公益服务类更是强化公益属性。
第三、事业单位改制后,高校、公立医院、工勤岗、技术岗等群体虽然大部分编制取消采用合同制,但对这些人而言机会更大了。
第四、晋升。改制后,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将更加强,行政级别有些单位待遇势必提高。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国家对事业单位已规定有编制标准的,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编制标准的执行方案。
国家对事业单位未规定编制标准的,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制定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及执行方案时,应充分听取财政部门的意见。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原事业编制人员何去何从?
关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原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如何安置的问题,细说起来比较复杂,但就目前政策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安置渠道。
一、通过公务员调任程序进入公务员队伍
对于原事业单位中,具有干部身份的八级职员(事业副科级)及以上级别人员,在符合一定的年龄、学历和任职年限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公务员调任程序,进入行政机关获得公务员身份。这是一种最佳安置方式,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二、调入其他事业单位任职
事业单位改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原相关事业职能的合并、划转等操作,根据工作需要和人随编走等原则,原事业单位相关事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提拔交流、平级调动等方式,进入其他事业单位任职或工作。
三、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面对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单位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年龄较大,临近退休的老同志来说,他们无心选择交流到其他事业单位重新开始或者变为企业人员最终以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所以,他们大概率会选择以事业人员身份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解甲归田的同时,留住自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
四、转为企业人员
对于部分厌倦了事业单位平平淡淡工作和生活的年轻同志来说,他们会选择留守,毕竟企业工作具有挑战性,且福利待遇这块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这部分工作人员会欣然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即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变为企业员工),并且选择以企业人员身份兑现工资待遇和办理最终的退休手续。
以上便是事业单位改制后,原工作人员的四种主要安置方式。至于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每一个人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判,最终选择一种能够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1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