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拘留证的样本是怎样的?
在所有针对人身处罚的手段中, 行政拘留 是 行政处罚 里面最严厉的一类。当事人有违法行为但是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拘留,比如酒驾的处罚。在执行的时候,公安人员会出示相关 证据 ,并出具行政拘留证。那么,行政拘留证的样本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 一、行政拘留证的样本是怎样的? 行政拘留通知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因违 _______________,公安机关决定对其行政拘留________天。执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印章) 家属签名: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二、行政拘留的天数是多久? 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 警告 、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 诉讼 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 证人 或者按规定交纳 保证金 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 刑事拘留 和司法拘留。 三、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在哪里? 1、是强制的对象不同。 行政拘留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人员;刑事拘留的对象仅限罪该 逮捕 的现行或重大嫌疑分子。司法拘留强制对象是指《 民诉法 》规定的妨碍诉讼,妨碍审理,妨碍执行,打击报复司法工作人员,阻碍执行公务以及哄闹冲击法庭。 2、是决定的机关不同。 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的权利由公安机关行使,而司法拘留的决定权属于人民法院。 3、是期限不同。 刑事拘留一般为10~14日,最长为37日;而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4、是救济途径不同。 不服刑事拘留的,如原作出刑事拘留决定的机关确认行为违法,可以就刑事拘留期间申请 国家赔偿 ;不服行政拘留的,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不服司法拘留的,只能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5、是适用的法律不同。 行政拘留运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事拘留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 》,司法拘留适用的是《中华人民人和国 民事诉讼法 》。 由此可见,公安机关针对违法行为,用的比较多的是行政拘留,天数在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证的样本比较简单,里面记载了行政拘留的对象、违法事实、拘留天数及地点等。在这份拘留通知书上面,家属要签字确认。相比刑事拘留,行政拘留还算是比较轻的,主要针对一般治安案件。
有拘留证一般拘留多久?
一、有拘留证一般拘留多久? 有拘留证一般会不超过拘留15天,合并处罚不超过20天。 拘留分三种: 行政拘留 , 刑事拘留 ,司法拘留。 行政拘留:最少一天,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合并处罚最长不超过二十天。 刑事拘留:最少一天,最长时限为 37天(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 批准逮捕 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日。检察院必须在7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司法拘留:最少一天,最高期限为十五日,由法院将被拘留人交公安机关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请复议,拘留期内,由法院决定提前解释或期满释放。根据《 刑事诉讼法 》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 逮捕 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 取保候审 、 监视居住 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也就说,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不超过14天。《刑事诉讼法》还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即在特殊情况下, 刑事拘留期限 可以延长到37天。 二、什么是拘留?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公安机关在紧急时刻对需要受侦查的人依法暂时扣押;行政拘留指将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合并处罚最长不超过二十天 。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 行政处罚 。被处罚人对 治安管理处罚 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 诉讼 。 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 犯罪嫌疑人 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有关情况和理由,经部门领导审核,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检察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由检察长决定,再送交公安机关执行;对于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拘留手续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先行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同时立即办理拘留手续。由于我国法律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因此,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对其实行拘留。然后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字、盖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绝签字、盖章或按捺指印的,执行人员应在拘留证上注明。 刑事诉讼 中的拘留,称为刑事拘留。它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遇有紧急情况,暂时限制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事拘留的具体适用是: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 证据 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治安拘留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的规定而采用的强制方法。司法拘留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采用的强制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司法实践中是十分必要的。 有拘留证的一般都会拘留在15天之内,拘留是犯罪处罚的一种常用的手段,是公安局为了审查犯人依法做的暂时扣押,正常拘留也不会超过15天,如果在拘留的过程中明确了犯罪嫌疑人犯罪的事实,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对嫌犯进行法律宣判了。
有拘留证一般拘留多久
有拘留证一般会不超过拘留15天,合并处罚不超过20天。 拘留分三种: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 行政拘留:最少一天,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合并处罚最长不超过二十天。 刑事拘留:最少一天,最长时限为 37天(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日。检察院必须在7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司法拘留:最少一天,最高期限为十五日,由法院将被拘留人交公安机关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请复议,拘留期内,由法院决定提前解释或期满释放。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也就说,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不超过14天。《刑事诉讼法》还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即在特殊情况下,刑事拘留期限可以延长到37天。
警察拘留要出示拘留证吗
警察在紧急情况下抓人只需要出示警察证就可以。在拘留或者逮捕时出示拘留证、逮捕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二十一条拘留犯罪嫌疑人,应当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拘留证。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捺指印,拒绝签名、捺指印的,侦查人员应当注明。
紧急情况下,对于符合本规定第一百二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犯罪嫌疑人带至公安机关后立即审查,办理法律手续。
第一百三十九条执行逮捕时,必须出示逮捕证,并责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证上签名、捺指印,拒绝签名、捺指印的,侦查人员应当注明。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
执行逮捕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行政拘留证
行政拘留的拘留证由公安机关出具。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条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第十六条 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拘留证由谁签发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0六条规定,刑事拘留的审批机关是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日常公安司法实践中,刑事拘留既可以由正职负责人审批,也可以由副职负责人审批,而其他人则无权进行刑事拘留的审批。但是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在签发拘留证时应当以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或者需要接受侦查的人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在此基础之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才可以进行签发。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1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