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交车船税有什么后果?
不交车船税不能通过年检,未通过年检的车辆在路上会被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凯卜汪民共和国车船税法》第十条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弊扒渔业等车船登记管理部门、船舶检验机构和车船税扣缴义务人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提供车船有关信息等方面,协助税务机关加强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申请办理车辆相关登记、定盯仔期检验手续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依法纳税或者免税证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查后办理相关手续。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第九十五条 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车船使用税不交的话有问题吗
解答车船使用税不交的话是有问题的,车船使用税应当每年一交,不及时缴纳的车辆是不能通过检验的,根据规定,向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时应当提交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机动车安全技术桐埋档检验合格证明。法律依据液羡《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四十九条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机动车检验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申请前,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申请时,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行驶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局乱明。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日内,确认机动车,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核发检验合格标志。
不缴纳车船税的后果
车船税不交会产生滞纳金和罚款,同时车辆无法年审,保险也会失效。车船税不交会产生罚款;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交纳伏碰绝车船税,车主需要交纳滞纳金,滞纳金从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收取。2.车船税不交会产生罚款;未在规定期限内交纳车船税的,可能会处以200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3.车船税不交车辆无法年审;车辆年审需要提交车船税证明单据,所以不交车船税,可能会导致车辆无法年审。4.车船税不交保险会失效;车船税不交,就无法年审,年审没通过,保险自然也会失效。车船税怎么补交;车船税补缺姿交所需材料:驾驶证;身份证。车主亲自前往税务机关进行补交;由投吵芹保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代补缴。车船税费用:应纳税额=年应纳税额÷12×应纳税月份数;滞纳金费用:滞纳金=应缴纳税款×5×滞纳天数;
车船使用税不交的话有问题吗?
车船使用税是地方颤橡税的一禅迹种,是属于税务部门管辖范围,没人问你你就当作不知道,这与车辆管理机关的验车、过贺洞并户都没关系。
车辆管理机关要收取的费用是千万不能少的。
车船税不交有什么影响
法律分析:1、年审不通过,年检时车管所会责令补缴后才给予车辆年审合格。2、车船税超过期限,会产生滞纳金,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车船税的纳税地点为车船的登记地或者车船税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依法不需要办理登记的车船,车船税的纳税地点为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所在地。车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车船所有权或者管理权的当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第十条 公安、交通运输、农业、渔业等车船登记管理部门、船舶检验机构和车船税扣缴义务人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提供车船有关信息等方面,协助税务机关加强车船税的征收管理码者铅。车辆所有嫌伍人或者管理人在申请办理车辆相关登记、定期检验手续时,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依法纳税或者免税迟好证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查后办理相关手续。
车船税可以不交吗
车船税当然要交。只要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就必须进行车船高竖税的缴纳。所谓车船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裂念神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应缴肆亏纳的一种税。
【法律依据】
《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1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