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国家最高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不受侵犯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则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并细化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规则。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核心法律,进一步强化了对个人信息权益的全面保障,明确界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责任与义务,并设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和法律责任。
一、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包括
宪法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了公民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受法律保护,这构成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宪法基础。
民事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至第一千零三十九条,这些条款界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并对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规则进行了详细规定。
专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作为中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全面系统地构建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法律框架,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与责任,强化了个人在信息处理中的主体地位及权利保障。
刑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于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网络安全法》第五章“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做出了严格要求。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部委规章对特定行业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定了具体规则。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还包括如《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二、公民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核心身份信息。在参与各类在线服务时,消费者通常会被要求提供一系列基本的身份识别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全名、性别、年龄范围、官方身份证明文件编号(如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以及居住地址等。有时,为了满足某些服务需求,消费者可能还需要提供更深层次的私人信息,例如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职业详情、雇主信息以及收入水平等。
硬件环境属性。这部分信息集中反映了消费者所采用的不同计算设备的特点,涵盖了移动设备和桌面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信息、连接过的Wi-Fi网络列表、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处理器类型与性能指标、内存配置、存储容量统计、操作系统版本及其特性等细节参数。
数字账户资料。核心的账户信息包含消费者的金融账户数据,比如网上银行账户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的具体信息,同时也会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的登录凭证、重要邮件服务提供商的账号认证信息等。
私密交互内容。这一类信息囊括了消费者的私人交流历史,包括手机联系人列表、通话记录详单、短信往来记录、以及在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中产生的对话记录等。除此之外,也包括个人收藏的影像资料,如私人视频、照片等内容。
社交脉络及背景。这部分内容着重描绘了消费者的社会关系图谱,包括但不限于好友网络、家庭成员的身份信息、职场人脉圈及其所在单位的具体资料等。
线上活动足迹。此部分涉及到消费者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痕迹,经过创造性转换以保持内容新颖性,包括但不限于网页浏览历史、购物偏好、搜索记录、社交媒体互动模式以及基于网络服务产生的各类个性化数据点。这些信息共同刻画出消费者的网络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以及潜在需求趋势。
以上便是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概述】的相关介绍,感谢你的查看,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更多支持,欢迎添加微信yiqingsu2021,喜欢本文的小伙伴们可以持续关注六尺法务网网站哦。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9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