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用人单位如何面对职工跳槽
面对员工跳槽的危机,企业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流失。
1、严格把好招聘关
如果公司招到的是不够忠诚、缺乏职业道德的员工,便很难通过后期的培养和共事让他对企业忠诚。如果招进来的员工有频繁离职的经历,企业就有理由认为他不能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下去,类似这样的人即使能力非常出色也不能长久地服务于企业,他常常把企业当成自身成长的跳板,一有机会就会弃企业而去。所以,一定要抓好招聘关,设立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测评及背景调查,从人员选用阶段就把控住员工的基本素质。
2、抓人才培养,拓展发展空间
当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里再无发展的余地,呆下去只是耗时间的时候,有能力、想成长的员工就会萌生去意。所以,正确地引导员工,科学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是人才培养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逐步建立人才梯队,对于关键岗位员工要建立起后备干部制度,逐步培养人才,合理设计人才发展的通道,让员工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上升空间,从而安心工作。
不少企业对外部人才求贤若渴,不惜重金,但忽略了内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激励,结果导致员工的不公平感,进而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当外部有更好的条件时,必然会选择跳槽。员工在企业工作所追求的不外乎三点:物质、精神和价值实现。薪酬福利是物质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工作情绪以及个人发展前景等则是员工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的需要。当然,不同的人可能需求不完全相同,侧重点也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领导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留意员工的需求及其变化,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激励。
3、诚实面对员工
企业都希望员工对企业忠诚,但忠诚是相互的,一味地要求员工忠诚而忽略了企业对员工的忠诚,最终必将失去员工的信任。所以,要建立透明的制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不搞暗箱操作;对员工的承诺一定要兑现,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4、利用制度、协议以及合同约束员工
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商业秘密的特点制定专门的保密制度,明确企业中各岗位核心秘密的范围和内容,具体工作内容和核心机密的保密期限,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要求员工保密义务,并以劳动合同形式确定下来;也可与骨干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限制其离职后若干年内不得加盟与本企业直接竞争的企业或自己利用从本企业获取的独特资源和技术从事与本企业直接竞争的行业和领域。当然,企业应对员工因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而受损的利益适当给予补偿。企业根据岗位工作特点决定是否签保密协议、商业秘密保证书等,能以书面形式表示的尽量以书面形式表示,并且由当事人签字认可。
5、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对个人的依赖
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无疑离不开员工个人的操作,但是企业千万不要把自己弄到某项工作离开了某个员工就无法运转的地步。企业应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科学设计岗位,加强知识管理,来降低对个别能力出色的核心员工的依赖,弱化核心员工对企业资源的控制,避免出现因核心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6、强化企业文化的认同
许多企业疑惑,为什么给了足够高的薪水,可还留不住人,关键的就是忽略了企业文化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企业应注意以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使其逐步认同企业的工作氛围,并通过各种文化推广活动强化企业的文化特色,统一思想,建立充满人情味的“感激”文化。“感激”文化,即企业真诚感谢员工为公司发展做出的付出,同样地,员工也会感谢企业给予的发展机会,如此建立坦诚沟通的渠道,以情感和“感激”文化联系企业和员工,从而减少核心员工的流失。
二、单位如何面对商业秘密泄露
(1)商业秘密已经泄露,无论事后如何处罚,其泄露本身都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权利人可以考虑将其中一部分信息申请专利,“转地下保护为地上保护”,商业秘密维权有很大的困难,万一维权失败还可以通过专业起诉,算是留一个后路。此外,向公安机关报案,进入诉讼,即将面临鉴定等程序,其可能会带来商业秘密的二次泄露,权利人对此后果需作一评估。
(2)做好与政府及公安机关的沟通工作。因为部分公安机关对于商业秘密犯罪的法律了解及实践还比较陌生;此外,商业秘密犯罪本身要求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其认定很模糊也存在困难,基于这两点理由公安机关大多不愿意受理此类案件。刑罚乃利器,启动这个程序,须有备而发,这一点,企业必须认清。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5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