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证明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核心内容:在犯罪预备的时候,犯罪的预备行为如何在主观上是不法的一些要素呢?这些要素是怎样进行一个证明的呢?根据法规是需要如何理解其主要的一些主管原因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知芒网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国学者对“为了犯罪”的含义应作“为了实行犯罪”的限缩解释基本没有异议,但是对“为了犯罪”如何定位存在不同解读,有的将其定位为预备犯的主观要件,有的将其解读为预备行为的主观违法要素.之所以出现不同解读,源于对法条解释论立场的不同。从实质解释论的立场出发,第22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预备应被理解为作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预备犯,否则,对于预备犯的处罚就没有刑法依据。

  因此,论者运用补正解释法,将“为了(实行)犯罪”解释为预备犯的主观要件。而从形式解释论的立场出发,第22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预备其实只是预备行为,“为了(实行)犯罪”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分别是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和客观不法要素。笔者持后一种见解,“为了(实行)犯罪”应当被解释为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这一主观不法要素要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行为,必须是在“为了(实行)犯罪”这一主观目的支配而故意进行,才能成为预备行为。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根本不存在“为了(实行)犯罪”这一主观目的,或者虽然存在这一主观目的,但并非在此目的支配下而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活动,都不得判定存在预备行为。亦即不是在“为了(实行)犯罪”这一主观不法要素支配下实施的任何“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行为,均不具有任何刑法评价意义。因此,“为了(实行)犯罪”这一犯罪目的及其对“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意志支配,就成为判断预备行为并据此认定预备犯的主观根据。

  “为了(实行)犯罪”的犯罪目的及其对“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意志支配,作为预备行为的主观不法要素,必须根据刑事证明法则被证明。有的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如为抢劫而持续蹲守、尾随、跟踪到银行取现的出纳;或者为杀人而秘密配置毒药,非法制造、购买管制凶器等,行为本身具有明显的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的属性,一般说来或可足以表征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为了实行抢劫或者杀人而准备的犯罪目的。有的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如为抢劫而打听出纳到银行取现的日程、行走路线,或者为杀人而到集市购买菜刀等,行为的外部表现并未明显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行为本身并不能自我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为了实行抢劫或者杀人而准备的犯罪目的。

  在前者,即使明显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的“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能够表征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根据现代刑事证明“孤证不能定案”的法则,亦不能据此就认定预备行为。在后者,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身的规范中性,使得行为完全丧失了对于“为了实行犯罪”的犯罪目的的证明力。

  根据我国刑事证据法则追求“客观真实”的证明目标,“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证明预备行为,在查证属实的“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的行为之外,都必须收集、审查与采信相关主客观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才能确实、充分地证明其行为确实是“为了(实行)犯罪”。在前者,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事前有犯意或犯意表示,被查获后行为人能够如实供述,附之以相关的被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或有可能达到上述刑事证明要求;但是,如果行为人对其预备行为百般抵赖,认定其行为属于预备行为的证据链条就难言完整,因为其蹲守、尾随、跟踪取现出纳的行为,或者其秘密配置毒药,非法制造、购买管制凶器的行为,虽然悖离正常社会生活规范,但也不能唯一、排他性地认定就是为了实行抢劫或杀人。[page]

  在后者,由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身没有任何证明力,即使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事前有犯意或犯意表示,即使有相关的被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佐证,即使获得了行为人对其预备行为的口供,亦难以达到法定刑事证明标准。如果不能获得行为人对其预备行为供认不讳的稳定的口供,则缺乏证明其行为为预备行为的基本证据。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预备行为的证明就陷入了这样一种悖论:如果严格执行实事求是的证明标准,追求刑事证明的客观真实,往往存在着刑事证明的困难;在绝大多数案件中,控方事实上不可能达到刑事证明法则的要求,确实、充分地证明被告人“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而如果严格、机械地适用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必欲普遍定罪处罚,在证明“为了(实行)犯罪”这一犯罪目的及其对“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意志支配时,可能就不得不降低刑事证明标准,或者不惜采取刑讯逼供等手段非法获取口供及其它证据,以便形式上满足刑事证明法则的要求。这一悖论既是源于预备行为本身的客观性不足,也是因为预备犯可罚性事实根据的短缺,更是预备犯普遍处罚的实体刑法原则与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刑事证明法则内在逻辑冲突的外在显现。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382122.html

(0)
上一篇 2025年2月10日 20:24:07
下一篇 2025年2月10日 20:24:21

相关推荐

  • 刑事和解与谅解书的区别是什么(刑事谅解书的减刑幅度)

    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很多人分不清刑事和解、刑事谅解和刑事调解,认为它们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三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1.适用案件范围的区别: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类案件)、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侵犯财产类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700
  • 关于交通事故的司法解释(办理交通案件的规定)

    为正确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关于主体责任的认定  第一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并适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的…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500
  • 人身损害标准赔偿标准(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金额)

    人身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因生命、身…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500
  • 合同欺诈罪公安立案标准(关于合同欺诈罪量刑判定)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签订合同诈骗钱财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与经济纠纷极难区分与识别,因而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合同诈骗罪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600
  • 遗嘱继承房产需要公证吗(关于继承财产的流程)

    最近很多朋友咨询:明明有遗嘱还办理了公证,为什么继承的时候还要让我再次办理公证? 在继承实务中,想必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我爸妈有遗嘱写明房子由我继承,还专门办理了公证。但是去办理过户的时候,房管部门却不给办,还要让我再去办理公证。这两个“公证”到底有什么区别? 01 遗嘱公证 遗嘱公证,简单地说就是公证机关对自然人所订立遗嘱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公证。这…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700
  • 交通责任认定怎么划分(车祸主次责任认定标准)

      现在交通事故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而且现在发生交通事故中的责任是我们大家都需要详细了解的,那发生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划分?现在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交通事故责任主要包括: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相应的赔偿责任比例为:100%.60-90%.50%.10-40%.0%。但在司法实践中,主次责任的赔偿比例一般为7:3。   如发生交通事…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600
  • 逮捕后最快多久开庭审判(法院开庭判决流程)

    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批捕后多长时间内开庭,但是对于案件的总体审限有相关限制。下面为您详细解答。 律师解答: 刑事拘留后,3天内公安机关要向检察机关报捕,可延长至7天,案情复杂的,经上级的检察机关批准后,可延长到30天。 检察机关在收到报捕材料后,在7天内决定是否批捕,如果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则公安机关要马上放人。 如果检察机关批捕,案件又会再从检察机关送回公安…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600
  • 房子遗产税如何征收(房屋遗产遗产税标准)

    我国暂时还没有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继承税。遗产税是以被继承人去世后所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向遗产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征收的税。征收遗产税有利于调节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防止贫富差距的过分悬殊。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以及尽快实施房地产税和遗产税的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遗产税的免征额为二十万元;被继承人拥有所有权,并与其配…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500
  • 批准逮捕和刑事拘留有什么区别(拘留到逮捕流程)

    本文由胡云律师团队编辑整理(胡云:四川胡云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管理委员会主任、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执业二十年,长期专注于重特大刑事案件的辩护及代理。擅长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网络新型犯罪、毒品犯罪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辩护及代理) 四川胡云律师事务所 胡云律师 刑事拘留与逮捕有什么区别? 虽然在我们的平常语义之下,所谓的“被拘”与“被捕”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700
  • 抢劫未遂一般判刑多久(最新抢劫未遂量刑标准)

    抢劫是指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 网友咨询: 3月22日晚,莫元凯、蒋刚华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内发现冯某深夜孤身一人从“圈圈烘焙店”下班,且乘坐奔驰牌小型汽车离开,于是产生了对其实施抢劫的念头。二人制定了抢劫计划,约定控制被害人后,由莫元凯负责驾驶车辆,蒋刚华负…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300
  • 如何解除取保候审程序(解除取保候审结案流程)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当犯罪嫌疑人需要提供担保人或者交纳相对应的金额才能进行取保候审,同时需要满足条件,那么取保候审怎么解除?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取保候审怎么解除   根据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一)由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作出取保候审的机关或者执行机关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要求,并阐明在取…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400
  • 刑事犯罪办案流程及时间(一般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刑事案件的流程是怎样的?从立案到一审、二审,再到案件生效,需要多久时间? 大家好,我是福牛普法。 刑事案件,所经历的流程主要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五个阶段。具体如下: 1、立案。当公安机关认为涉嫌刑事犯罪了,并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立案阶段最长7天时间。 2、侦查。立案之后,公安机关就会对该案进行侦查。收集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300
  • 醉酒驾驶拘留多少天(2022年醉驾的最新量刑标准)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实践中对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法律适用存在较大争议。 近期,浙江、上海、江苏出台了醉驾案件的最新规定,可以归纳出以下6种类型属于情节比较轻微: 一是挪动车位型。该类型的被告人驾驶车辆的目的并非在道路上行驶,而是为了挪动车位。被告人由他人驾车送回小区停车场,因他人未将车位泊好,被告人挪动车位剐擦别人车辆或…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600
  • 喝酒驾车怎么处理会被拘留吗(酒驾最低处罚标准)

    2022年饮酒驾驶怎么处罚?饮酒后不能开车相信各位司机朋友都非常清楚,但是时不时就能从新闻中看到由饮酒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说明依然有一小部分人抱着侥幸心理去尝试。今天我们就来饮酒驾驶怎么处罚,饮酒驾驶扣12分怎么办。 饮酒驾驶需要借助专业仪器来检测,比如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和血检,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300
  • 产权房如何继承给子女(共有产权房的继承问题)

    房屋继承的步骤如下: 1.房屋评估:首先必须通过评估公司对房屋进行市值评估。评估公司会根据房屋所处的路段、坐向、楼层、楼龄等重要因素,作出专业的价格分析和楼价评估,定出准确的物业市值价格。 2.继承公证:申请人应当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领取继承公证书。 3.房屋测绘:申请人须到房地产测绘部门申请办理房屋面积测绘或转绘手续,领取测绘成果或者附图,以…

    刑事辩护 2025年7月12日
    7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