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事律师-关于同居关系性质及其法律规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关于同居关系性质及其法律规制的法律思考

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直接规范了我国的婚姻制度、家庭制度、财产制度、伦理关系等。条文多是强制、禁止性规定,很少有自治性规定,一旦违反,多是违反强制和禁止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03年12月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解释是全国上下众盼已久的、重在解决大量社会现实问题的指导性法律文件。国人对之企盼程度之高,足见其作用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该解释第一条规定了同居关系诸问题,也是《解释》中唯一规定同居关系的一条。本文仅对《解释》第一条所涉同居关系问题的规定进行检视探讨,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之。

一、 问题的提出

《解释》第一条共两款,其内容如下:

第一款,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第二款,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首先对于该条第二款的规定内容,因其符合民事诉讼法理,并且与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并无二致,因此该款规定在我国理论与实务方面并未产生争议和分歧,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该条第一款规定的内容,其所包含的意思不外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解释》将同居关系分为两种,即“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和非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两种,前者可称之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而后者亦有称为无婚姻障碍的同居关系或者无法律障碍的同居关系。第二,《解释》规定了前者同居关系的可诉性,后者的不可诉性,亦即对前者进行法律规制,对后者不予规制。第三,对可诉之同居关系,受理法院得判决解除之。

那么现在就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一,对非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的解除规定为不可诉是否妥当这种同居关系的性质应当如何认定第二,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同居关系的行为,其违法性如何对待第三,对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同居关系依法解除是否为强制干预是否允许起诉者撤回起诉或当事人协商解除第四,解除同居关系涉及人身属性,这种判决的强制执行力如何体现和实现

上述问题有的在《解释》出台之前已经存在,而《解释》未能彻底解决,有的是随着《解释》的出台而新产生的。

二、 非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性质及其司法考量

“非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有学者谓之“非婚同居”,是指无法律障碍的两性双方基于双方合意而建立的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生活模式,双方是否具有结婚的意图在所不论。本文同意“非婚同居”之称谓。在中国,从司法角度来说,“非婚同居”之称谓应算历史概念,也就是曾经为大家所熟知的“事实婚姻”、“非法同居”等概念。

以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作为分水岭,之后非经婚姻登记将不会再形成新的事实婚姻,历史形成的事实婚姻将有条件的被承认。即1994年2月1日之前以夫妻名义同居的,同居时符合《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结婚条件的,认定为事实婚姻,责令补办结婚登记;同居时不符合《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结婚条件的,和1994年2月1日后未按《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结婚而同居的一律认定为非法同居。直到2001年4月1日《婚姻法》修正案即新《婚姻法》之后,非法同居之称才被取消,而改称为同居。由此可见对于同居的认识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最初的事实婚姻与非法同居并存,后来的归入非法同居,到现在的法所不禁止的非婚同居。这个过程,反映了我国司法对于“非婚同居”从司法规制到不予规制的一个转变,这固然与受到新思潮影响、尊重公民生活方式选择权等人权密不可分,但是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多元化、复杂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的看法和态度也开始转变。在对待同居关系这一问题上,从原来一概否认和指责并认为应加于干预,发展到现在更多人认为这种行为发生在当事人私人空间领地内,应该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其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即尽量减少对当事人进行干预。这样以来,就有了婚姻法修正案,将非婚同居不再规定为非法和违法的情形。但是,这种非婚同居是不是就不需要法律来进行规制的问题,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按《解释》的观点,对于单纯同居关系的解除,法院将不予受理,说明对其不进行法律规制。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在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就指出:至于无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的同居关系,因不是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当事人如果起诉仅仅要求解除同居关系,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按照我国目前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于非婚同居关系所形成的男女双方之身份关系,人民法院确无法受理并给予解决。通常认为这种身份关系它所形成的是一种自然关系,而非社会关系,关系双方对对方而言都不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而司法所要解决的正是权利、义务的确认、分配和均衡,对不存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33710.html

(0)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17:08:06
下一篇 2025年2月6日 16:12:51

相关推荐

  • 厦门民事律师-离婚举证责任的进行

    离婚举证责任的进行 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者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根据《规定》第十一条履行相关证明手续。 2、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应诉时,可提交证据复制件或复制品,但在交换证据和开庭审理时必须携带证据原件或者原物,以供质证。 3、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文说明资料,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4、当事人应当对…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900
  • 厦门民事律师-对非婚同居的人身关系规制

    对非婚同居的人身关系规制 非婚同居所产生的效力,主要体现于同居者彼此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以及同居者与第三人的效力。非婚同居人身关系是基于同居当事人基于彼此的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当事人之所以选择非婚同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摆脱传统的婚姻模式所带来的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和身份责任感,所以,非婚同居的人身关系与婚姻的人身关系应当…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800
  • 重庆民事律师-手机情爱短信与婚外情认定的关系

    手机情爱短信与婚外情认定的关系 去年五一长假刚过,王先生手举“缴获”的手机,径直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要求离婚,口口声声说手机能证实妻子李某红杏出墙。 原来,五一晚上,王先生闲来无事,坐在自家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突然,一阵手机短信铃声响起来,王先生一看是妻子放在茶几上的红色手机发出的,当时李某正巧在厕所方便,王先生不知怎么,突然灵机一动,顺手抄起手机,翻开短…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600
  • 深圳民事律师-关于非婚同居关系的讨论

    关于非婚同居关系的讨论 法律在对非婚同居关系进行调整时,法官在解决非婚同居关系的纠纷时,应首先界定非婚同居关系。 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在婚姻关系领域扩张,人们生活关系的处理方式变得多元化,非婚同居成为人们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之一。基于对当事人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尊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许多国家对非婚同居关系都给予了一定的法律保护。 而我国对此的…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700
  • 郑州民事律师-同居财产分割难

    同居财产分割难 因为同居而引出的财产纠纷早已屡见不鲜,而其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主张分割同居关系财产的往往是女性,因为就像夫妻关系一样,男性往往掌管着财产,尤其是公司的经营和股份。 如何分割同居期间的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早有规定,即同居关系不同于夫妻关系,同居期间的财产并不必然是共同财产,主张分割财产的一方要提出有关证据,才能享有对同居期间积…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700
  • 北京民事律师-法定独生子女补贴还有吗?2022独生子女费发放标准是怎样?

    法定独生子女补贴还有吗?   现在没了。独生子女费是计划生育政策自实施以来,中国对独生子女实行奖励政策。凡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每年发放独生子女保障费。原则上应当按月发放,经发放单位同意,也可以每年领取一次。当年没有领取的,不予补发。 2022独生子女费发放标准是怎样?   1、属于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

    2025年3月25日
    1000
  • 南京民事律师-我国立法对事实婚姻的态度演变

    我国立法对事实婚姻的态度演变 纵观我国《婚姻法》的立法发展以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历次所作的司法解释以及实践处理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立法对事实婚姻的态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相对承认主义。从建国初期50年代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到1989年11月21日,这一期间我国立法对事实婚姻采取的是相对承认主义的态度。最高人民法院于1956年11月14日颁行…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800
  • 南京民事律师-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权利和利益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权利和利益 在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方面,我国最新修改并且在2001年4月28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也只有第二十五条中有两款规定,第一款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此条款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等…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600
  • 广州民事律师-离婚答辩状应如何写

    离婚答辩状应如何写 答辩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邮编,电话。 因____________提起离婚诉讼一案,答辩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人民法院 答辩人:_______ ____年__月…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700
  • 成都民事律师-男子发现孩子非亲生 诉讼获赔偿

    男子发现孩子非亲生诉讼获赔偿 历下区居民王某发现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将前妻李某告上法庭。4月14日,记者从历下区法院获悉,该院判决李某赔偿王某婚姻存续期间的抚养费5万元,返还离婚后王某支付的抚养费28800元及学费5000元,并赔偿王某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据悉,这一判决已经生效。 这一特殊案件需要从20年前说起:1990年初,33岁的王某和32岁的李某…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600
  • 深圳民事律师-离婚起诉书格式

    离婚起诉书格式 当夫妻双方之间不能就离婚事项达成一致或者虽然愿意离婚、但未能就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一方或双方要求离婚的,可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向法院起诉离婚时,应提交起诉状,名称可以是:离婚起诉书、离婚起诉状、离婚诉状、民事起诉书、民事起诉状、民事诉状。起诉状应包含原告、被告的身份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离婚起诉书格式…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600
  • 厦门民事律师-房屋继承析产协议书

    ■遗产房屋继承析产协议书 共同财产处置协议书 第一协议人: 女,19 年 月 日生,现住xx市______区_______街_____号。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第二协议人: 女,19 年 月 日生,现住xx市______区_______街_____号。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第三协议人: 女,19 年 月 日生,现住xx市______区_______街____…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900
  • 广州民事律师-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格式及范本汇总

    家庭财产分割协议书格式及范本汇总 一、文书制作基本知识 财产分割协议,又称分单,分产契约,是共同财产共有人之间就各所有人应获财产份额进行分割,或者部分所有人从共同财产中分出自己的份额时所订立的文书。分单须经共同财产共有人协商一致后方能订立,一般由代书人代书,并由见证人在场证明。 二、写作内容和方法 1、首部 标题。应写明“财产分割协议”或“分单”、“分产契约…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800
  • 东莞民事律师-证人证言在法律上面的规定

    证人证言;是批证人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院和当事人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特点: 夫妻生活的私密性,决定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事实,不具有公开性及社会性。 因此,能够了解夫妻生活部分情节的知情人范围往往限于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之间,证人证言往往与出证一方当事人关系密切,或者与双方当事人关系密切,证言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虽然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凡是知情案件真实情况的人,…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600
  • 广州民事律师-离婚诉讼书最新范本

    离婚诉讼书最新范本 最新离婚诉讼书范本 原告: 被告: 诉讼请求 书写自己要求达到的目的,包括:请求判决离婚,孩子的抚养、抚养费的承担,对方抚养时探望权的请求,财产的分割,本人生活困难时请求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方式或数额,对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时请求损害赔偿的数额等,如: 一、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 二、婚生儿子/女儿某某由原…

    法律知识 2025年3月25日
    7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