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前,上海市版权局牵头,在全国率先发起“互联网企业自律联盟”,请视频网站自愿“入盟”,“上网”备案各自购买的版权归属,防止侵权事件发生。目前已有PPLIVE、PPS等8至10家沪上主要视频网站加入联盟。根据协议,联盟成员自愿向版权局提供视频作品的授权合同复印件,一旦这些网站之间发生纠纷,版权局就能在不泄露权利人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迅速确定权利归属,然后通知相关网站删除内容。
政府部门的“老娘舅”角色扮演得既公平又高效,实践表明,在版权纠纷中,行政执法显著优于司法维权。据蔡纪万介绍,目前成员网站发生侵权事件后,48小时内的视频删除率已高达98.5%,新机制成为减少行业内耗的突破口,受到网站的欢迎。
最近一两年,国内正处于网络视频的版权诉讼高发期。此类诉讼中很少见到制片方出面,在法庭上各执一词的往往是竞逐网络视频“蛋糕”的对手们。有意思的是,在不同案件中,原被告往往会互换身份:一会儿某网站声称他人的电视剧侵犯了其独家播映权,之后不久,他却又要在另一起案件中替自己辩护。
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版权这池“水”的确有些浑。上海市版权局副局长蔡纪万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著作权一共可分解出17种权利,比如,要在线播放影视剧,既可以购买网络播映权,也可以借助“发行电子出版物”得到授权。所谓“独家授权”,也许“独家”只限于某一种权利。此外,网络视频的版权交易环节繁复,在制片方和网站间存在各种中介;有时一个授权可能几经转手,绕三四个弯,最终由某个中介与网站签订合同。这让网络视频的版权归属变得愈发模糊。
在这种情况下,网站处境尴尬。由于版权的授权信息往往被制片方当成商业秘密,所以透明度不高,网站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境地。即使有心维护正版,但也难免身陷诉讼漩涡。
事实上,网络视频行业内已出现因为维权而导致“维权不力”的矛盾局面:一些企业曾自发成立“正版联盟”,以显示对版权的重视,但最终,其成员之间却对簿公堂,导致“正版联盟”解体。
国家版权局正在研究如何将上海这种作法向全国推广;不仅是视频,也包括音乐网站。如果能成功,有望大大改善国内互联网业界的版权状况。从国内视频网站整体利益出发,这可以说是个死结。在版权保护意识和力度日益提升的今天,视频网站版权维权的主要目标,正悄然从防止恶意侵权,转向建立一种机制,以有效应对无意侵权导致的纠纷。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25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