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2020年中考各学校录取分数线
一、2020年南京中考第一批次高中投档控制线:
1、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37
2、金陵中学630
3、第一中学中山南路校区622
4、第一中学江北校区612
5、中华中学1080
6、第九中学606
7、第十三中学614
8、第二十九中学625
9、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604
10、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原市区生)615
11、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608
12、金陵中学河西分校605
13、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高级中学582
14、第五高级中学561
二、2020年南京中考第二批次分数线:
1、玄武高级中学546分
2、文枢高级中学529分
3、第六十六中学524分
4、田家炳高中中日班534分
以上内容参考 南京本地宝-2020年南京各高中录取分数线(附往年中考各校分
2020年河北邢台中考录取分数线(已公布)
邢台中考各学校录取分数线如下所示:
1、邢台市第一中学:567分。
2、邢台市第二中学:466分。
3、邢台市第三中学:494分。资料来自邢台本地宝。
4、南宫考生475分,外县考生530分。南宫考生择校460分。外县考生公助525分、择校505分。
5、邢台市第五中学:455。
6、邢台市第七中学:325。
邢台中考总分2022年如下: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分值和组织方式,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道德与法治45分(其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
2020年杭州中考各学校录取分数线
2020年杭州中考各学校录取分数线:
1、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0分。
2、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8分。
3、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3分。
4、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0分。
5、杭州第四中学下沙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4分。
6、萧山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1分。
7、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0分。
8、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玉泉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8分。
9、余杭高级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分。
10、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分。
11、富阳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2分。
12、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0分。
13、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7分。
14、杭州第十四中学康桥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4分。
15、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7分。
16、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丁兰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
17、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4分。
18、杭州市源清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3分。
19、余杭第二高级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2分。
20、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1分。
21、杭州第七中学转塘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0分。
22、临安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6分。
23、富阳区第二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3分。
24、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1分。
25、萧山区第五高级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8分。
26、杭州第四中学吴山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8分。
27、杭州第二中学东河校区,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8分。
28、杭州市夏衍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3分。
29、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3分。
30、杭州第九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2分。
31、杭州州第七中学转塘校区美术特色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1分。
32、杭州第二中学东河校区传媒艺术特色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5分。
33、杭州第十一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4分。
34、杭州市长征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2分。
35、萧山区第九高级中学,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0分。
36、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美术特色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4分。
37、杭州第七中学解放路校区美术特色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9分。
以上内容参考 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年杭州市区普通高中第一批录取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9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