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利率的计算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我们选择贷款产品的时候考虑的一大因素就是利率啦,因为利率是直接导致我们后期需要还多少钱的问题。那么利率应该怎么算?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这些有什么分别呢?利息又是靠什么计算的呢?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就是指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存款本金或贷款本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
年利率,最简单的说,就是一年的存款利率,一般的理财或者贷款平台是年利率的话,都是以百分之几的形式表示的。
所以说,一旦你看到某个平台10%的利率,那不用说,肯定是年利率了。
月利率,按照一个月份为周期计算的利率,月利率一般是按照千分之几表示,如果一个平台显示5‰,肯定就是月利率了。
日利率,顾名思义,是按照日为计息周期计算的利息,一般以万分之几来表示。
所以以后再看到利息低至万分之几这样的字眼千万别被坑了,这可是日息!要知道万分之五乘以一年365天,年化利率高达18.25%。
所以,年利率(年息)、月利率(月息)、日利率(日息)其实都是一码事,只是计算的时间维度不一样。
利率换算公式:
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利息计算分为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
1.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账户余额是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的利息。
计算公式为:
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的累计计息积数是等于计息期内每日余额合计数的。
2.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息公式逐笔计算利息,分为按照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利息和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利息。
(1)按照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利息。
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
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
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零头天数×日利率。
(2)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利息。
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然后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
计息公式为:
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看完这些,大家对利率和利息的计算应该心中有数了吧。
其实计算好利息不仅可以使得自己的还款计划更精准,更能让你对数据有直观的对比,以后再选择贷款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这样的利息是否合适,不用盲选了。
银行利息怎么算的计算器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利率的换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换算关系是:
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
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
储蓄存款利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
拓展资料:
利息计算的一般规定
1、计息范围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人资金。除财政性预算内存款以及有特殊规定的款项不计利息外。应按规定支付利息。会计部门应按结息期和计算方法。准确地计算利息。对于应付而未付的存款利息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2、计息时间
存期是存款的时间。一般说存期“算头不算尾”。也就是存入El计算利息。支取日不计算利息。其计算方法是从存人日算至支取的前1日为止。
具体计算利息时,对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存期计算有所不同。
定期存款计算利息时。按照存期“算头不算尾”的方法。从存入13算至支取的前一日为止。存期一般按对年,对月计算。对年按360天。对月按30天。
单位活期存款除非清户,一般均连续不问断发生存取款业务。因此。活期存款利息一般采取定期结息的做法。即按季结计利息。具体方法是采用余额表或乙种账计算计息积数。
对活期存款的存期也就按照实际天数计算。所谓实际天数就是按照13历天数。大月按31天计算。小月按30天计算。平月按28天(或29天)计算。
个人储蓄的活期存款按季度计算利息。每季末月20日为结息,从上季末月21日至本季末月20日。
单位和个人的定期存款其利息的计算。根据存期的档次。于存款到期日,利随本清。单位存款利息不需要交纳利息税。个人储蓄存款利息需要交纳20%的利息税。
3、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存款金额)×存期X利率
本金元位起息。元位以下不计息。计算的利息保留到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人。利率是指一定存款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利率由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与公布,各金融机构执行。
利率表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在运用利率时应注意相互关系:
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
邮政银行利息怎么算公式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存款利息=存款金额*存款利率*存款时间。
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3%,那么存1万1年的利息为10000*0.3%*1=30元。
定期存款分为三种存款方式:1、整存整取;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3、定活两便。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9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