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暂未开通,该校是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办公厅批复、备案,成为山东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中第一所获批的专科层次高等学校。
二、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简介该校是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于在整合山东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设立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3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整合山东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设立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系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内部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应在4年内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指标要求,山东省教育厅要对学院的办学情况进行评估。
5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备案。
青岛市申请设立的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正式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办公厅批复、备案,成为山东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中第一所获批的专科层次高等学校。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位于胶州湾北岸,规划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学院将以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工科特色专业集群为主导,拟设立6个二级学院,30个左右专业,其中首批招收药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6个专业。
学院的设立,将进一步优化青岛市高等教育结构,扩大青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供给结构,缓解青岛市对高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形成与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布局。
学院设立后,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挥专业特色,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重点围绕青岛和周边地区的海洋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知名高职专业品牌,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校企合作互利共赢,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努力建成工程特色鲜明的一流高等职业院校,为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s://www.qdec.edu.cn/2019/0709/c7a36/page.htm
一、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及简介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于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设立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北岸,规划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在校高职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学院将以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工科特色高职专业集群为主导,拟设立6个二级学院,30个左右高职专业,其中首批招收药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6个高职专业。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二、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北岸,规划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学院将以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工科特色高职专业集群为主导,拟设立6个二级学院,30个左右高职专业,其中首批招收药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6个高职专业。
青岛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考专业填几个
青岛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报考专业填六个。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简称“青工职院”,2019年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是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院定位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和青岛市“十五个”攻势、十三条产业链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着力打造能够支撑青岛市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专业体系,与青岛市工业发展同步同频。
专业设置:
学院依托区域发展开设药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5G方向)、软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28个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8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