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拿的驾照朋友要拿我的驾照抵6分,会怎么样?
你一共有12分,用了你的6分,你就只有6分了。等到你的分扣完了,那你就只能重考驾照了,或者你也可以用别人的分抵一下
朋友违章了,想借我的驾照扣6分,这样有什么后果吗?
这样做属于提供虚假证言的违法行为,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点 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扩展资料
驾照代扣分的危害:
扣分是对交通违法驾驶员的管理手段,目的是减少交通违法行为。买卖分数违背了这一管理本意,属于“钻空子”,无形中助长了违章者的侥幸心理,干扰了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为交通肇事埋下了隐患。
“代扣分”是一种欺骗交警恶劣行为,敢于冒着“妨碍公务”的风险去欺骗交警部门,实际上也就是敢于践踏《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的规定,需要被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西藏网-涉嫌买卖驾驶证分数 湛江一男子被依法行政拘留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理工大学保卫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驾照实习期刚过,朋友要拿我的驾照销6分,怎么办
驾照实习期刚过,朋友要拿我的驾照销6分是可以拒绝的。本身使用他人驾驶证消分就是违法的行为。按照规定一本驾照最多给三辆车销分,一辆车扣的分最多从三本驾照上扣。
消除违章只要是本人持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证件到交管局当面办理即可,民警在受理时进行甄别的主要方式就是口头询问,在哪里开车、怎么违章等等,看当事人回答得是否流畅。
违法消分不仅违反了国家公安部关于《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同时情形严重的可能还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对象是违法当事人的规定,甚至构成妨害公务罪。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以下简称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12个月。
对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该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按照规定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应当给予记分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其分值,由国务院公安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提供记分查询方式供机动车驾驶人查询。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用他人驾照代消分恐违法 交警:打击此行为
朋友想拿我驾照消6分,如何巧妙拒绝借驾照分
; 将驾驶证借用给他人消分是对自己的驾驶证不负责任,也是对法律的藐视,说得更严重点, 就是对犯罪的一种纵容。盗用或借用他人机动车驾驶证的、或进行驾驶证计分交易的,一经发现当处以5日以上、10日一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双方都会受罚)。
【情节严重的,将吊销驾驶证并承担刑事责任】
如何巧妙拒绝借驾照分?
巧妙拒绝亲戚朋友借驾驶证扣分,首先可以给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告知他们用他人驾驶证顶替消分是违法行为,让他们知难而退。也可以编造一些谎言骗他们,比如帮家里人扣了分、帮朋友扣了分或者被自己扣完了,还剩下一两分不能扣了。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周期(即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从机动车驾驶证初次领取之日起计算。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六十五条
我驾驶证差不多两年了,都没用过,现在我朋友想拿去扣6分,一次就扣6分对我有没有什么影响呢?谁能告我
新的规定中明确指出,每一个周期内每辆汽车将最多可以使用3个驾照来消分,必须拍照取证,工作人员会对驾照的照片和本人进行核实身份。
如果你帮其他人扣分,也会受到处罚。第一次发现将会暂扣驾照6个月,这可不是和你闹着玩的了,而且还要除以2000元的罚款。如果再次帮人扣分被发现的话,就会以2000-5000元罚款,还可能会拘留15天并吊销驾照。现在的驾照可不好考,大家一定要牢记,帮人别坑了自己。5年内可不让你参加驾考的。
新规定中表述了同一个司机能为3个不同车牌的汽车来消分,换句话来讲究是同一车辆有超过3个人消分就有代扣分的嫌疑了,会被重点监查的。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8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