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教务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00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9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30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4人。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数量和影响力居省属高校前茅。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立项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9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43门省级精品课程;12名省级教学名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8年过亿元,累计近20亿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8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家,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青科大模式”广受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13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得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本形成了涵盖理、工、艺等学科专业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引进德国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启动中德双元工程学院(中德校区)建设。牵头共建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迈出了学校境外办学第一步。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绘就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学校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 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目标要求,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凝心聚力、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向着建设“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
如果报的是青岛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能改专业吗?
不可以,报了青岛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不能转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申请转专业:
1、本专科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类、艺术类招生转入其它类别的;
3、休学、保留学籍的;
4、“3+2”、“3+4”贯通分段培养的;
5、以定向招收录取的;
6、内地高中班、民族预科班生源招生录取的;
7、合作办学类(含中外合作和校企合作专业)的;
8、其他不符合转专业申请的。
扩展资料
青岛科技大学转专业事项
1、全日制级新生在校生第一学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1)、所学课程考试全部合格,无补考、重修记录;
(2)、确有某种专长,转专业能更好的发挥其专长,例如:已经公开发表拟转入专业方向的论文、著作、作品,或在省级及以上拟转入专业方向学科竞赛中获奖,且所学课程考试全部合格;
2、录取到高密校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高密校区开设专业之间转专业;中德技术学院的学生,在本学院所开设专业之间转专业;
3、除符合转专业申请条件1者,其它申请者申请转入专业和转出专业原则上不得属于同一专业类。
参考资料来源: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2019级学生转专业学习的通知
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的电话
四方校区
教务处
处长室………………22022
评建办………………22817
教务科………………22637
教材中心……………22641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2685
网络中心……………22970
实验设备处…………22829
拨打的时候在前面加上0532-840
崂山校区
教务处
处长室……………56928
副处长……………57775
实践教学科………56977
评建办……………56977
教务科……………56908
教研科……………59197
教材中心…………56098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56377
网络中心…………57002
主任室……………59206
技术室……………59207
拨打的时候在前面加上0532-889
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
1、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学管理机构,主管各教师的教课任务、目标、进度及计划,学生的学习要求、目标、计划及考试等教与学各方面的事务,是学校的主要机构之一。该机构的负责人为教务处长(或教务长,也有的叫教导主任)。
2、青岛科技大学是原化学工业部直属重点高校,属山东省领导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前身系1876年2月外国人在沈阳设立的第一所教会学校——文会书院。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学校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有崂山、四方、高密三个校区,校舍面积9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20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1] 青岛科技大学是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其中以高分子学科为优势特色,拥有教育部橡塑重点实验室,被誉为橡胶界的“黄埔军校”。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教务处登陆网址是什么?
这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教务处网址:
这是青岛科技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网址: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是青岛科技大学三个校区之一,于2009年9月建成开学。校区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1万㎡、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工16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占100%,博士研究生占23 %,教授占24%。。
高密校区是青岛科技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实施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为主。目前设有设有理、工、经、管、文、艺术等6个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产品造型设计、影视动画、财务管理、商务英语等21个本专科专业。所有学生由青岛科技大学统一招生,所有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培养模式实行全校统一。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区办学成果显著,荣获多项殊荣:先后涌现出青岛市“工人先锋号”1个、学校“十佳育人标兵单位”1个、学校“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1个、学校“妇女工作先进集体”1次、学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2次、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青岛市“工人先锋”1人、学校“十大杰出青年”3人、学校“十佳育人标兵”1人、学校“优秀辅导员”1人、校“十佳团支书”3人、校“十大自立自强标兵”2人、校“十大优秀学生”1人等。校区2010年还被评为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8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