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查询途径有以下几种:1、网上查询,登陆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2、电话查询,拨打社保咨询服务热线12333;3、窗口查询,前往新农保经办机构,在服务窗口查询相关业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农村交的养老保险怎么查询系统
一、个人缴费信息查询
1、首先,登陆农村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在菜单中找到查询统计。
2、选择个人缴费信息查询。本查询可以进行模糊查询,也可进行精确查询。在缴费单位编码、保险编号、身份证号、姓名4个复选框中,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左侧呈对勾)后,选择客户类型,按“查询”按钮进行查询,若一个也未选中则显示所有个人缴费信息。
3、选中“缴费单位编码”时,必须选择一个缴费单位编码。
若仅选择了“缴费单位编码”复选框,则按“查询”后显示该缴费单位的所有缴费个人的缴费信息。
4、选中“身份证号”时,同样可以输入少于15或18位来进行模糊查询。
5、选中“姓名”时,同样可以输入姓名的前1或2个字进行模糊查询。
6、选中“保险编号”时,可以输入少于10位来模糊查询。
若输入的保险编号满10位,则仅按保险编号精确查询,身份证、姓名条件失效。
7、按“打印”按钮可以打印客户的缴费记录卡。
二、个人给付信息查询
1、首先,登陆农村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在菜单中找到查询统计。
2、选择个人给付信息查询。在“个人给付信息查询”窗口左侧的树形结构中选取相应的乡(镇)、领取单位及客户姓名,在“给付客户基本情况”和“个人给付明细纪录”选项页下分别显示该领取客户的基本情况和给付明细纪录。
3、按输入查询条件查询时,可以模糊查询,也可以精确查询。查询条件区域的保险编号、姓名、身份证号3个复选框,也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左侧呈现对勾)后,按“查询”按钮进行查询。
4、当选中“保险编号”且输入少于10位时,进行模糊查询;输入等于10位时,进行精确查询(其他条件失效。)
5、选中“姓名”和“身份证号”时,同样也可以输入前若干位进行模糊查询;全部输入则进行精确查询。
6、在“个人给付明细纪录”选项页下,按“打印”按钮,可打印发放记录卡。
7、按“返回”按钮返回主窗口。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怎么查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在手机上查询方式:
1、可以在支付宝上查询。打开支付宝,点击“城市服务”板块,点击“社保”,再点击“社保费缴纳”,进入服务,点击社保查询。输入个人信息,选择险种是基本养老保险即可查询。
2、可以登录劳动保障网查询,登录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即可查询。
农村养老保险,是指以农村非城镇户籍的居民为保险对象的养老保险制度。
扩展资料:
养老保险
1.参保范围和缴费
(1)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规定。
2.养老保险需要缴纳多少年?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3. 参加养老保险的法规依据主要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令第259号)、《河北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冀政[1998]1号)等法律法规。
4. 企业办理参保和缴费手续的程序是什么?
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简称社保机构)进行参保登记→社保机构核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按月核定应缴数额→到地方税务部门办理缴费→社保机构根据保险费到帐情况记录个人账户→社保机构每年打印个人账户清单发给企业和职工。
5. 如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须出示以下证件和资料:
(1)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它核准执业证件;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3)个体劳动者必须出示身份证件;
(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7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