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三保障″是什么
“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
“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
这是《“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务院于2016年11月23日印发并实施)制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原文为“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扩展资料: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
实现从“两不愁”到“三保障”的跨越,难点和重点在于攻坚深度贫困地区。
这些地方要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必须打好组合拳:针对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建设扶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依照中央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形成合力攻坚格局;资金投入方面,向社会保障方面倾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不愁三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什么是员工三保障
员工三保障指的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正确使用词语,对不同的专业术语进行详细的解说,才可以让大家更清晰的知道它的主要意义。
运用词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3.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四)防止赘余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如:“听了这个笑话,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这与后面的“笑了”造成语义重复。)
(五)前后矛盾
成语在句中意思尽管准确,还应注意它和其他词语是否矛盾。如“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是什么
两不愁是指不愁吃穿,三保障是指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一安全是指饮水安全。2020年,中国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截至2019年9月,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人数由5月的15万减少至2.7万。各级教育部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不让寒门子弟因贫失学。
各地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人数有520多万人,到8月底已解决410多万人,剩下的100多万人将于2019年年底前基本解决。
截止2021年2月25日,根据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普查结果和非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抽样调查结果推算,中西部22省(区、市)建档立卡户全面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有保障。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7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