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南京市集体户口购房政策
南京集体户口是本地户籍,在南京买房没有影响。一类是本地户籍的居民,一类是外地户籍。而根据南京现有的户籍政策,单位和人才市场集体户口依然视为本地户口,参照南京户籍买房的规定执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尚未结婚,还需要由民政部门开具未婚证明。根据南京“限购令”的规定:只要能提供1年以上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非本市户籍的居民可新购1套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也就是说,只要能开出社保或是纳税证明中的任一样,就能新买一套。不过对于已经有了1套南京住房的外地人,就不能再买了。房管部门介绍说:如果是外地户籍的买房人,首先要填写《开具新购住房证明申请表》,其次提供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结婚证或未婚证明,以及户口簿。除了提供上述资料外,还要提供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两者二选一。要提醒买房人的是,购房者必须本人到场申请,实在到不了场的,要提供经过公证的委托书才可以。
法律依据:
《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 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
南京限购政策再放开,新房限购仅剩主城四区
救市汹涌,即使被叫停,但已经燃起的小火苗,终究是想要燎原的。
5月30日,南京再次传出限购政策松动的消息,重点是:
①、南京限购仅剩主城四区:鼓楼、玄武、秦淮、建邺;
②、栖霞仙林、燕子矶、雨花台核心区也放开限购;至此,栖霞、雨花、江宁、江北、高淳、溧水、六合全部解除限购,南京人随便买,外地户口参照当地外地购房政策;
③、外地家庭户,原购房资格只可买1套房,现变更为2套,适用范围仅二手房,且必须为家庭户,近1年累计6个月社保;
④ 南京单身,原购房资源可买1套,现变更为2套,其中父母投靠人群适用范围包括新房和二手房;而四区(鼓楼、玄武、秦淮、建邺)工作,社保单或个税单缴纳地点,如市级单位可追溯单位注册地点,仅适用于二手房;
⑤ 南京家庭户,原购房资格可买2套,现变更为3套,其中二孩家庭,至少有一个未成年人,街道开具二孩证明/父母投靠(南京居住证或外地迁入),新增的一套购房资格可适用于新房和二手房;而四区(鼓楼、玄武、秦淮、建邺)工作,社保单或个税单缴纳地点,如市级单位可追溯单位注册地点/人均面积,同一户口本,人均不超50平,新增购房资格仅适用于二手房范围。
注意,综合以上,南京二手房进一步放开限购:外地家庭、南京单身可购买第二套、南京家庭可购买第三套!
限购放开区域扩大
今天释放的消息有点多,信息量很大!
凤凰网房产南京站经过和相关人士求证,以及网友开具购房证明测试,以上政策基本验真。
举例来说,一名南京单身,原来在雨核有一套房,此前均无法开出购房证明,今天也开心表示,“新的购房证明都开出来了”。
至此,就验证了雨花台整体也放开限购。
而南京的二手房,更有故事。
—— “自2022年5月20日起,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居民购买二手住房时,无需提供购房证明,满足新市民等刚需群体合理购房需求”。
5月20日下午,南京房协微信公众号发文“官宣”南京二手房取消限购,但仅仅两小时,该文章显示已被发布者删除,南京二手房交易恢复到之前的政策执行。
5月23日,有小道消息传出称,该政策“又活了一半”,南京本地人买二手房已经不限购,但外地人仍然需要。但随后又被媒体求证为假消息。
而今天的政策,放眼望去,其实也是在面向二手房定向放松。
南京二手房进一步放开限购:外地家庭、南京单身可购买第二套、南京家庭可购买第三套!
虽然不及此前爆料的“二手房取消限购”,但从各项条件来看,相对新房,官方更乐于、更加推广更多人群购买二手房,促进二手房市场活力。
南京救市积极且低调
南京今年救市非常积极且低调,相继放宽了供地条件、限购、限售、限贷、利率、外地人购房门槛等条件,这一系列小步快跑,把所有可能的手段都在逐一解绑。
南京在主要城市依赖度(卖地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高居全国第3,土地财政依赖度连续几年超过100%,最近5年是111%,2021年更是高达120%!
而南京今年卖地指标2000亿,马上6月了才卖了200亿,年化完成度只达到了预期的20%,暴跌80%,同时4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55%……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所以,南京的急迫,可想而知。
一直以来,二手房市场都是楼市最好的晴雨表。
因为市场的信心、购买力是否强劲,往往都在二手房数据中体现,市场不行的时候,从来都是先从二手房开始“塌陷”。
此前的二手房取消限购,被叫停,政策或许细节上规定不到位,但大方向没问题,所以此番调整细节再出台,整体“卖相”也好看多了。
二手房能火,楼市才是真的火!
如果二手房市场能复苏,那么整个楼市离彻底复苏也就不远了!
所以现阶段,我们就要关注二手房的数据能否反弹。
南京放开限购第一枪“熄火”,为何发布两个小时就叫停了?
两个小时就叫停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开放之后很多人都去买房子,已经工作要求了,现场一变回来的时候已经叫停了。
南京放开限购第一枪“熄火”,为何调控时越调越涨,开放时大家却不买了呢?
并不是大家不买,而是因为买的人太多了,有可能会扰乱市场,所以才叫停了。
2022年5月20日,南京对于二手房限购的政策取消了,但是短短两个小时之后,这一政策就被叫停了。主要是因为过于火爆,可能会就此搅动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因此放开限购的政策被叫停了。
刚需
买房并不是小事,每一个有刚需的人都希望能够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而限购令可以很好的让有刚需的人买到房子,如果没有限购令可能会使得房价猛然上涨,而真正有刚需的人却买不到房子,或者没有办法买到价格合理的房子。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房价越炒越贵,但是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却没有房子。
调控需合理
对于房价的调控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因为房价属于市场经济,最终还是要遵循市场的规律,所以过度的调控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每一个阶段的调控政策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去调控,而不是一味的一条道走到黑。这样最终不仅起不到调控的作用,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买房是大事
无论你是工薪阶层还是成功人士,买房都是一件大事,所有人买房的时候都会深思熟虑,并不会因为暂时的降价涨价而去随意的买一套房子,因为这可能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血。房子的面积、地理位置、格局、是否是学区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决定,所以在买房方面每个人都是很谨慎的,即使限购取消了,买房也不会像菜市场买菜一样简单;再加上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每个人都在开源节流,所以这个时候即使放开限购,人们购买的热情也不太大,因为当前的根本在于开源节流,而不是花钱。
南京限购政策
法律分析: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暂停向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对非南京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首套住房时,应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两年内在南京累计缴纳一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南京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在本市限购一套住房。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 第三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强化住房居住属性,市政府研究决定,自2017年3月16日起,在现行住房限购政策基础上调整如下:一、 在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范围内,暂停向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二、 在主城区(不含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范围内,暂停向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三、 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首套住房时,应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在南京累计缴纳2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证明,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通过补缴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购买住房。
南京限购政策最新2022
一、南京市本市居民购房限购政策
本市户籍限购范围:南京主城区(不含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
限购数量:本市户籍家庭最多可购买2套,名下已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不得新购;本市户籍单身(含丧偶或离异)最多可购买1套,名下已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不得新购。
二、非南京市本市居民购房限购政策
非本市户籍限购范围:全市范围内。
限购数量:限购1套,名下已有住房的,不得新购。
购房要求:
1、自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在南京累计缴纳2年及以上社保或个人所得税,不得补缴;
2、或者有中高级职称或硕士学历以上。
同时规定了新购住房在取得不动产权证后3年内不得转让。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赠与人满3年后方可再次购买住房。通过赠与方式取得住房的家庭或居民,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三、南京限购政策之“人才可优先选房”
按照《办法》要求,以下几类人才可享受这一优先购房的待遇:
1、在南京市工作,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才;
2、在南京市登记注册的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工作,取得硕士学位的人才或取得高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
3、在南京市登记注册的企业工作,年纳税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4、在南京市工作,通过南京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认定,并经该市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举荐人才等;
5、符合要求的海内外和港澳台人才,不限户籍,每名人才家庭均可享受1次优先购房服务,不过仅限购买1套住房,并且所购住房5年内不得转让。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5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