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公信力?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credi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公信力指对信息或其来源可信度的主观及客观组成。
扩展资料: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路径:
1、政策制定应体现科学性和连续性。通过各种渠道听取群众意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政策制定好就要坚持贯彻下去,一届接着一届干,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群众对政府和政策的信任度。
2、政策执行应体现权威性和实效性。政府职能主要通过政策措施来实现,把政策措施执行好是政府效能的根本体现。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政策效力应体现人民性和持久性。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特别是在复杂形势面前,政府工作人员应抛开自身利益、超越个别利益,公平公正解决好矛盾和问题,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进而提高公信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公信力
公信力是什么意思 公信力的意思介绍
1、公信力,是指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2、公信力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这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公信力是什么意思
公信力是指使公众信任的力量,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而这种信任的主体是受众,媒介公信力建立在受众对媒体的信用体验和认定的基础上。受众是传媒的基本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没有受众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尤其在今天受众选择的时代,媒介的竞争就是争夺受众的战争。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是媒介效果的评价主体,是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主体。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5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