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金一险指的是什么意思
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
养老保险:1.参保范围和缴费:(1)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按保险缴费基数进行缴纳。如北京的缴费比例是单位10%,个人2%。职工自批准法定退休的次月起,个人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失业保险:单位和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失业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按照缴费基数进行缴纳。以北京为例,缴费比例1%,单位缴费比例0.8%,个人缴费比例0.2%。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费按照保险基数进行缴纳,由公司全额缴纳。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费按照保险基数进行缴纳,由公司全额缴纳。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五金一险是指哪五金一险
现如今五险一金早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因为五险一金不仅可以为每一个公民带来购房与看病等问题的优惠,还可以为以后的养老做最基础的保障,但是,到底什么是五金一险呢?关于这个问题,律图小编整理了有关内容,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什么是五金一险?
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和住房公积金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缴纳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的要求,公积金,是根据企业效益而定,效益不好,可以自己确定比例,不属于社会保险范畴。
二、五险一金的作用有哪些?
1、养老保险?是为了老有所养,劳动者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以领取退休金;
2、医疗保险是职工生病作为医疗报销用的;
3、失业保险是职工失业后,领取生活费的;
4、生育保险是职工生育作为生育报销和有关待遇的;
5、工伤保险是职工发生工伤,支付医疗费用或者赔偿有关工伤待遇的;
6、住房公积金是住房改革,企业和劳动者各缴纳一定的住房基金,符合提取条件可以提取,也可以再购买商品房时享受更低的住房贷款利息,减轻劳动者经济负担。
三、五险一金的作用是什么?
1、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3、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帮助。
4、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
5、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针对生育行为的生理特点,根据法律规定,在职女性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者暂时中断工作、失去正常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物质帮助。
6、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什么是五金一险?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应聘者的保障性的待遇的合称,而且五险一金其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是由公司和个人进行共同缴纳的,而生育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则是有公司全部承担,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内容。
五金一险是什么?
五险(即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大额医疗补助;一金:为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实行各险种同基数核定。社会保险的月缴费基数一般是按照职工上年度全年工资的月平均值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一旦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
以苏州社保举例,目前2021年的社以最低缴纳基数4250元来计算的话,职工社保费用一共需要缴纳1503.13元,其中个人需缴纳451.25元。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1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