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之前启动几次,为什么中国早年不制定民法典?
制定一部完善的民法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比如德国民法典从1881年到1896年编制了15年,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立法技术,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谈不上有什么法律,改革开放后开始着手立法,立法技术和水平一直比较低,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基本不属于力所能及的范围。
我国虽然没有民法典,但是民事方面的法律和规范已经基本完善了,尤其是历时12年制定出物权法后,短期内再制定一部民法典的动力已经没有了。
除了立法技术的问题,自夏商周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都没有像罗马法一样调整公民个人或组织之间人身财产关系的法律,这大概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封建和极权统治,极度不重视个人权利,难以孕育一个平等的公民社会。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自然也就难谈立法了。
民典法谁编写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工委)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后并入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法学会 5 家单位参与,成立国家层面的立法协调机构。
以前据婚姻法等判决的案子?
民法典实施后,只对实施以后的案件判决时作为法律依据。只有明年1月1日实施后起诉的案件使用民法典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判决。
且民法典实施后只是废除了婚姻法,但并未废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相关法律规定。
你可以这么理解,民法典是基础型法律(作为法律的基础文件,注定不能经常性的随意改动),相对应的还需要其他法律规定的支撑,且支撑性法律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
民法典收录几个法?
民法典一共有1260条。民法典是包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的百科民法丛书。
党和国家四次民法制定第一次是哪一年?
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到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0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