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法典与宪法,民法典与宪法有什么关系?
《民法典》第1条就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07年的《物权法》以及今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第一条,都明确“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些都是《宪法》统帅地位的生动体现。
两部法律均以人为本
《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宪法》和《民法典》都是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每一个公民的尊严都被平等对待。《宪法》中规定,一个公民拥有丰富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人身权、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社会经济类的权利、文化教育权、批评监督权和获得国家救济等权利。而以上权利,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条款。
民法典与宪法哪个地位高?
民法典与宪法当然是宪法地位高,宪法是大法,基本法,所有法律都得符合宪法规定。
为什么只有民法典独称法典?
从立法重要性的角度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孙宪忠代表谈到,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且,由于社会上每一个自然人、每一个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是民事主体,所以民法的内容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到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民事社会的治理,属于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础性、全局性的活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法律遵循和依靠。
从这个角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称得上是“国家重典”。
法庭用的是民法还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据,法律制定的原则和内容都应当源于宪法体现宪法;民法典的立法依据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表明其立法依据,确立了民法的宪法基础。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宪法与民法典的区别?
民法典与宪法的区别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法律渊源上。宪法是母法,是所有法律的来源;民法典根据宪法制定,其内容不得违背宪法。
二是在内容上。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制定依据,有最高法律效力,规定国家根本制度。而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解决民事纠纷。《民法典》涵盖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九部法律的相关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修改编纂而成为统一的法典。当民法典开始实施时,上述九部法律同时废止,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三是在法律责任与实践运用上。宪法在我国现实的司法活动中极少应用,而民法典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相当大一部分诉讼都属于民事诉讼,违反民法典相关规定要承担包括返回财产、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支付违约金等民事责任。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60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