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什么意思
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 是国家建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城乡居民保险是什么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共同筹资,对年满60周岁的居民发放养老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凡是本地户籍,16—60周岁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在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3、怎样办理参保手续
4、由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劳动保障所窗口咨询并办理参保手续。
5、政府补贴和补缴:
6、未按年连续缴费的无法享受政府财政补贴,未参保的城乡居民朋友应从2012年起,按300元缴费档次进行补缴,直至缴费满15年以上,鼓励多存以作为后续每年自动扣缴。
7、缴费方式:
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采用银行代扣代缴方式托收,本人到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申领农商银行社保卡或本人农商银行存折并存入足额保费,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账户。我局委托农商银行根据参保人选定的缴费档次扣缴本年度的养老保险费。
9、养老金领取:
10、参保人完成缴费达到60周岁后,到乡镇劳动保障所办理领取,根据国家统一标准核定养老金。
更多关于城乡居民保险是什么,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什么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覆盖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城居保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城居保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缴费外,还有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的补贴,个人缴费越多,政府补贴也越多,而且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全部计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二是城居保的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由账户储存额,也就是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总额来决定;基础养老金则由政府全额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什么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覆盖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哈默莱特,世界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同一件事情,大家也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的答案或许并不是最为标准,最为正确的,但也希望能给予您一定的帮助,希望得到您的认可,谢谢!
同事祝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迎难而上,取得成功,如果有什么不懂得问题,还可以继续询问,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有所顾虑,我们一直都是您最坚定的朋友后台,现实当中遇到了不法侵害,和不顺心的事情也能够和我详聊,我们一直提供最为靠谱的司法解答,帮助,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坚持,阳光总在风雨后,困难一定可以度过去,只要你不放弃,一心一意向前寻找出路。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什么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社保中养老保险的一种,是国家给予具有城镇户口但没有工作、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一群体的一项福利待遇,是覆盖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越多,政府补贴的越多。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9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