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报材料怎么写?
纪检单位是否受理处置一份举报信,与您的举报信要素是否齐全、举报内容是否有效有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来教您写一份完整有效的举报信。
写一封举报信,首先做到“五要”“五不要”:
内容上,应该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明被举报人(个人或单位)信息:包括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信息,举报单位的则要尽量写明单位全称。
第二部分,写明反映的主要问题:分段式详细列举被举报人的违纪或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尽可能写明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参与人、知情人等相关人员信息及主要证据、涉及金额等。
第三部分,写明举报人信息:实名举报人应在信件落款位置写明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和来信日期等内容。
举报信范文
尊敬的省、州、县各级纪检委领导:
XX省XXXXX县民政局局长普布才仁在任职期间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生活作风问题,为了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威望,现将我们所了解的关于普布才仁的犯罪事实,举报如下:
举报信,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发现具体犯罪行为时,所写的具名或匿名举报材料。
主要事实。写明问题的性质,发案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作案人是谁,如何利用职权,采取什么手段;是单独犯罪还是共同犯罪、团伙犯罪;是一罪还是数罪;获多少赃款 、赃物,去向如何,等等。如案情复杂,问题较多,可以列小标题,逐一写清楚。
主要证据。有什么书证、物证、人证,有哪些证据是举报人亲自见到的,哪些是听到别人说的,有哪些能对侦查提供帮助的线索,等等。证据的写法,一般应随写事实随列证据,用括号注明。
举报村霸黑恶势力的材料怎么写
总体要求:实事求是、内容具体、简明扼要、字迹清晰。
材料格式:举报材料一般分为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有多个被反映人且所涉及问题不交叉的,应分别反映,举报材料一人一件。
开头。开头应写明被举报人的姓名、性别、单位、职务或所属村居、住址等。
正文。正文要尽可能写明被举报人涉嫌违法犯罪的具体情节,如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行为过程、危害结果及知情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对于被举报人涉及多项违法犯罪行为的要分项逐条叙述。提供的书证、物证或视频、录音的拷贝光碟、U盘等证据材料可附后。
结尾。结尾要写出向其他部门的反映过程和调查处理情况,此次举报的具体要求,提倡签署真实姓名并留下具体联系方式。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举报涉黑涉恶线索主要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十类打击重点。
一是威胁政治安全特别是制度安全、政权安全以及向政治领域渗透的黑恶势力;
二是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
三是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的“村霸”等黑恶势力;
四是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闹事的黑恶势力;
五是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渔业捕捞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非法占地、滥开滥采的黑恶势力;
举报材料怎么写
举报信格式 (1)首部 ①标题。写明“举报信”或“举报材料”。 ②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举报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地和居所地。 (2)正文 ①递送单位名称。写明举报信所递送的单位的名称。 ②序言。这部分根据情况写。对案件事实的发现,渠道不一:有的是举报人目击;有的是听同事议论;有的是在工作中偶尔发现,等等。它是举报材料来源,用简括的文字说明即可。但有的还写明举报的目的。 ③主要事实。写明问题的性质,发案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作案人是谁,如何利用职权,采取什么手段;是单独犯罪还是共同犯罪、团伙犯罪;是一罪还是数罪;获多少赃款 、赃物,去向如何,等等。如案情复杂,问题较多,可以列小标题,逐一写清楚。 ④主要证据。有什么书证、物证、人证,有哪些证据是举报人亲自见到的,哪些是听到别人说的,有哪些能对侦查提供帮助的线索,等等。证据的写法,一般应随写事实随列证据,用括号注明。 (3)尾部由举报人签名或盖章。如果采取匿名的方式,则只注明年、月、日即可。
举报都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举报人不提供证据可以举报吗?
举报需要准备违法的事实存在,需要有举报的书面材料。
举报人不提供证据,也是可以的。但是建议提供证据,便于高效查明。
举报他人犯罪不是必须要提供证据的,即提供证据不是举报的必要条件,生活中很多犯罪很隐蔽,很多情况下举报人难以提供确实的证据。
举报不需要证据、举报不用实名,但是实名举报和提供证据更有利于准确。
扩展资料:
举报时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8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