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被夺枪可以开枪吗
可以。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章显示:值班警察在碰到劫匪被夺枪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开枪,因为警察受到了生命威胁,开枪属于正常自卫。
投诉警察最有效的办法
拨打12389专用举报电话。
律师解析:
拨打12389专用举报电话。
全国公安机关开通“12389”专用举报电话和互联网举报平台,群众可直接拨打专用举报电话12389或登录公安部举报中心举报,反映公安机关和民警违纪违法问题。
也可以直接向派出所所长反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二条
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第四十三条人民警察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发现其作出的处理或者决定有错误的,应当予以撤销或者变更。第四十四条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人民警察机关作出的与公众利益有直接有关的规定,应当向公众公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新民法典规定对古意不出示警察证件的违法警察怎么处理?
民法典没有直接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更主要的是原则性的规定,以及对公民权利法定的强化。
具体还是要依据《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等。
便衣警察执法时,必须出示警官证,正规着装的,可以不出示,但对方要求出示时,应当出示。1、人民警察法第23条中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戴人民警察标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证件,保持警容严整,举止端庄。在实际执行中,民警着装执行公务的,可以不出示警察证(警服上有其身份证明的唯一编号),但当事人要求出示时,民警应当出示警察证。 2、行政处罚法第34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民警执法时,如果当事人要求出示警察证后,不能出示证件,不管是没有随身携带,还是故意不出示,警察都涉嫌违法。在警察不能证明自己是警察时,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认为对方可能是假冒的警察,所以要求警察执法出示证件不仅仅是民众的权利,更有现实的必要性。对于可能的假冒警察,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公民均有扭送权,即报警和将嫌疑人扭送警察机关的权利!
警察可以随意查看别人手机吗?
警察没有权利查看手机。警察不可以随意查看别人手机,属于侵犯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警察有权利查看嫌疑人手机,只要经常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手机里有证据就可以查看。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或者损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民法典丈夫是警察家暴妻子如何处理?
人民警察殴打妻子致轻微伤应当受到惩罚,已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行政拘留,并且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物品伤人后,警察有权要责任人支付赔偿金吗
物品伤人后,警察有权要责任人支付赔偿金。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6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