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逃罪如何量刑
脱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什么是脱逃罪?及其构成条件?
逃避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逃离拘留,改造场所。 三、主要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照本法和刑事诉讼法被拘留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四、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脱逃罪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脱逃罪是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为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逃离监禁处所的行为。按中国刑法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本罪主要特征:
(1)犯罪主体是被判处拘役以上刑罚,正在服刑的罪犯以及被依法逮捕、关押的未决犯。
(2)侵犯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管理秩序。
(3)主观上出于故意。
(4)客观上表现为从监禁场所脱逃,或在押解途中脱逃。
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被依法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非法关押的人谈不上构成脱逃罪;劳教分子、受行政拘留处分的人,不能构成脱逃罪;被司法机关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人逃走的,不能构成脱逃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六条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脱逃罪的概念及处罚是什么
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 ,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行为人构成脱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本法与 刑事诉讼法 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68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七条68组织越狱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暴动越狱或者聚众持械劫狱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6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