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举不胜举。所以,各个国家的竞争法律制度往往首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概括性的规定,然后再具体列举出典型的、突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明文加以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中国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章列举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包括市场混淆、商业贿赂、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侵犯商业秘密 、低价倾销、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商业毁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行为主体为经营者。经营者是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里所说的经营者强调的是从事了经营活动的主体,而不论其是否有法定资格或能力。这里所说的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后者包括非法经营者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二,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四,行为主体存在主观过错。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一,它是一种竞争行为。二,行为主体是违法竞争经营者。三,它是一种违法行为。四,它是一种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模式纵观各国的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直接作一个简明的解释,下一个抽象的定义;第二种为列举式,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作抽象的定义,而只列举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由这些具体行为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第三种为定义列举式,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首先作一个抽象的定义随后再列举若干种比较典型的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实践中的其它不正当竞争行为抢注域名行为;不正当超链接利用他人网络信息的行为;商标假冒行为;抄袭竞争对手广告的行为;不正当获取和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混淆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5、低价倾销行为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7、诋毁商誉行为
不正当竞争的形式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混淆行为行为、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商业贿赂 行为、虚假宣传行为等。不正当竞争的形式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混淆行为行为 1、假冒他人 注册商标 ; 2、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二、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 1、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2、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3、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4、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5、以验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其他商品; 6、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 7、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 1、实施行政性强制经营活动,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2、实施地区封锁行为: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四、商业贿赂行为 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回扣。 五、虚假宣传行为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公众知道的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虚假广告必须达到足以引起一般公众误解的程度。 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1、以 盗窃 、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4、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七、低价倾销行为 四种不构成低价倾销行为的法定情形: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 债务 、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八、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行为 1、搭售; 2、限制转售价格; 3、限制转售地区; 4、限制转售客户; 5、限制技术受让方在合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的研制开发等。 九、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谎称有奖销售或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 2、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3、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4、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5、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6、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十、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行为 经营者实施的诋毁商誉行为,如通过广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使用户、消费者不明真相而对受到诋毁的经营者产生错误认识或怀疑心理,从而不愿或不再与之进行交易。 十一、招标 投标 中的串通行为 1、投票者串通投标的办理、共同压低报价、不进行价格竞争; 2、 招标 者与投标者串通。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4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