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事故的索赔技巧 交通事故赔偿的注意事项
一、交通事故索赔技巧
1、交通事故案件的管辖法院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你最常用的诉讼方式是什么?那就是向交通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起诉。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交通事故发生地管辖原则是侵权行为法规定的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管辖的具体体现。
交通事故案件是典型的侵权案件。《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侵权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交通事故案件不仅由交通事故发生地法院管辖,也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2.不要被交警的责任认定书迷惑了。
新法移交后,交警的责任认定书只是交通事故赔偿的一个证据,并不是法院判决民事赔偿的依据。在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中,即使非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机动车一方仍需承担全部民事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方有过错的,只能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
所以,在非机动车一方被认定为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调解,放弃索赔权,因为在民事赔偿中,机动车一方要承担全部或大部分民事责任。当然,如果有保险的话,会在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限额内由保险公司赔偿。
二。交通事故赔偿中的注意事项
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保护现场,及时报警。
发生交通事故时,要注意保护现场,及时报警和急救120,以便交警部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双方责任。当事人或者当时交通事故发生时在一起的人应当及时向交警部门报告事故的真实情况。当事人故意毁灭、伪造现场或者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交通事故发生后保护现场非常重要,是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责任的关键。不要为了逃避或逃避责任(或侥幸心理)而破坏现场甚至逃逸,导致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甚至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2.保管好医药费单等单据、病历和诊断证明。
《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医疗费用应当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费、住院费收据,结合病例、诊断等相关证据认定。这一规定明确了医疗费用的赔偿。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提供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用住院单据,法院才能支持当事人的赔偿诉讼请求。因此,如果当事人受伤住院,应注意保留医疗费用住院单据、病历、诊断证明、日常用药明细等单据。
3.及时进行伤残鉴定和经济损失评估。
当事人出院后,如遭受严重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应及时到伤残鉴定部门和财产损失评估机构评估伤残等级和财产损失,以便交警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支付伤残津贴和财产损失。
4.及时申请调解。
@2019
交通意外保险理赔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有以下五点注意事项:1、领取交通事故认定书,查清楚肇事车辆有无投保,是哪家保险公司,并且咨询律师有无查封肇事车辆的必要;2、保留好病历、医疗票据、出院证明、出院小结、X光片及CT片等资料;3、积极委托律师,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先准备必须在伤者户籍所在地取证的证据,尽量缩短理赔的时间;4、在律师的帮助下早做伤残鉴定;5、法律规定,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诉讼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注意事项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注意事项如下:
1、不要随意包揽事故责任;
2、切忌先修理后报销;
3、委托修理厂理赔需慎重;
4、不计免赔范围有限制。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车险理赔的注意事项
开车出事故了,报保险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48小时之内一定要报案,超出48小时是不赔的;2、车子进水二次点火是不赔的;3、没有年检的车辆时不赔的;4、撞到自己家人不属于第三者责任险。
交通事故理赔注意事项是什么
有下列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包揽事故责任。有的车主认为有保险公司赔付,因此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承担。实际上,保险公司根据车主承担的责任轻重制定了不同的赔付比例。
2、切忌先修理后报销。
3、委托修理厂理赔需慎重。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3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