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中什么首次独立成编
您好,民法典中首次独立成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中国第一部独立成编的民法典,于2017年3月15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分十六章,共计三百六十七条,涉及民法的各个方面,包括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民事诉讼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民法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中国民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指导。
民法典的创始人是谁?
天使创始人常金光:民法典背景下,合同起草审查实务
法天使创始人、中国合同库发起人之一常金光开展《民法典时代,合同起草审查实务》课程讲座,把合同起草审查…
腾讯网2020-08-20
中国《民法典》终于颁布了,你知道《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吗…
一文带你了解世界民法典的起源与发展!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今日头条
什么是民法典?婚姻
正如公布了《法国民法典》的拿破仑在生命的止境所说: …创始人黄光裕假释而非释放 若想出任高管至少等到. …
手机搜狐网2020-05-31
民法典来了 生老病死它都管新中国几代法律人圆梦
事实上,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出台,不仅是法律界的一件大事,也与普通民众紧密相连。…
新浪看点2020-05-28
其他人还搜了
美的集团的创始始人
王者的创始始人
张亮麻辣烫创始人简介
农夫山泉创始人
红杉创始人逝世
农夫山泉创始人将成中国新首富
民法典敲定!最新“医疗损害责任”解读来了
这一声“通过”,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
健康界2020-06-04
《民法典》九类典型合同的亮点解读与风险提示
高云(本名汪宏杰),合同六法创始人,《民法典时代合同实务指南》主编。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
民法典几次编撰
五次编纂。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分别是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总计10万余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__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__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__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__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__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__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__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__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__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__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__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__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谁可以学?普通人能买到吗?
普通人也可以学,可以到各地的书店去买,也可以在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上买。
各式各样的版本都有,各种各样的价格的也都有。有的是可以放进口袋中的口袋书,方便携带,随时查看;有的跟正常书籍一样大小的,只有法条没有解释的,有的是那种法条后面包含中对每一条文的解释。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版本的民法典。
可以在淘宝购买《民法典》书籍,具体步骤如下:
1、手机桌面找到淘宝APP点击进入;
2、进入淘宝后,点击上方的搜索框;
3、输入民法典,然后进行搜索;
4、选择喜欢的店铺进入,如下图所示:
5、进入物品介绍页面,点击立即购买;
6、根据需要选择版本,然后点击提交;
7、选择收货地址,然后点击提交订单;
8、在付款页面,选择付款方式,然后立即付款即可。
民法典是由谁颁布的
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是由我国国家主席颁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3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