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证驾驶2020新规
机动车无证驾驶的规定:1、机动车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可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或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可并处拘留15天的处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摩托车无证驾驶怎么处罚2020年
摩托车无证驾驶的处罚:会判处800元至2000元罚金并处以拘役。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无证驾驶2020年新规放宽
根据《交法》第十五条,第九十条的规定,对未随身携带驾驶证的处理:无论驾驶犬行驶中违法与否,均不允许驾驶人再驾驶车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驾驶人提供驾驶证。
根据驾驶人提供驾驶证的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人提供了驾驶证,如行驶时无其他违法,给予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及时退还机动车。
2、驾驶人提供了驾驶证,如行驶时有违法,根据其违法的情况和未随身携带驾驶证一并予以处罚,及时退还机动车。
3、驾驶人未能提供驾驶证,按无证驾驶处罚。拘留15天,罚款元,未满18周岁无证驾驶处罚,符合上面处罚条件的,同样要受到处罚,但是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无证驾驶的危害:
1、扰乱道路交通秩序。无证人员缺乏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加之日常驾驶时规避执法检查的心理而超速,超员,闯红灯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现象司空见惯,影响到其他道路参与者正常通行和道路交通管理秩序工作的正常开展。
2、严重威胁用户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因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和驾驶技能,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用户和他人的伤害,威胁个人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3、败坏社会风气。无证人员藐视法律,无视交通规则,轻视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此类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弱化群众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证驾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男子无证驾驶遇查临时换人难逃“法眼”被处罚
2020年无证驾驶摩托车该罚多少款?
无证驾驶摩托车属于严重违章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规定,应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无证驾驶,你没有摩托车驾驶证,按交通法处罚规定,按情节罚200-2000元。然后,在罚完款之后,无证驾驶还要处7天以上14天以下的行政拘留,这才是对无证驾驶的处罚。
扩展资料:
无证驾驶包括:
1、未取得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
2、利用非法手段取得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购买驾驶证,甚至是伪造驾驶证,都是典型而且恶劣的“非法手段”。通过非法手段持证开车上路的违法行为,属于“无证驾驶”。
3、在驾驶证被暂扣或被吊销期间仍驾驶机动车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路交通安全法
无证驾驶怎么处罚2020年
有驾照未随身携带,无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是否违法,均不得继续驾驶该车辆,公安机关应扣留机动车,通知驾驶员提供驾驶证。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无证驾驶撞人,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加重情节一般判刑三年以下。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2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