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考之路(一)——一条充满挑战的路
“耶!我过了!”2022年2月12日随着手机查询页面跳出115分,我高呼道。回想自己两年法考(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简称)的历程,所有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内心的激动喷涌而出。
很久没有更新文章了,其中有一些不便于诉说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法考我考了两年,也备战了两年、没有时间更新文章了,也没有向大家说明原因,在这里向大家说一声抱歉。从今天开始,我将这两年备战法考的一些个人心得写出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一个愚钝的人,不可能像别人那样做到“法考有手就能过”,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来。我是从2020年2月开始备战法考,在此之前听了一下音频,先听了众合郄鹏恩的商经法,感觉有点听不懂,后来又听了一下厚大鄢梦宣的商经,觉得听着还可以,所以就决定全部买了厚大的书。后来我想想,这其中可能有一个错觉,因为之前听郄鹏恩的课,虽然听不懂,但至少听了也有一定的收获,算是打了一点基础,所以后来就能听懂鄢梦宣的课了,导致选择听厚大其他老师的课接受不了、理解不透彻。
2020年2月18日买书, 2月21日到货,从这一天开始听商经,至3月8日为止,商经的课听完,真题做完,课本和真题都是用鄢梦宣老师的。
之后开始听刑法的课并做题,先是听罗翔老师的,听完之后,看到其他同事都在听柏浪涛的,我也去听了,感觉柏浪涛讲得更有逻辑性,后来主观也就听了他的课。直到4月11日才听完课并做完题。刑法的题没有单独买,是在竹马法考APP上直接做的,这个可能比较费时间,因为把所有的题都做了一遍,题目量比较大,如果只做老师精选的,就会过滤掉一些考察重复知识点的题。
4月13日开始听民法课,因为2020年编撰《民法典》,要待到两会通过之后,《民法典》才会正式颁布,所以当年民法课程更新得都比较晚。往年3月中旬两会已经开完了,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到这时全国两会还没有召开,只能先把总则学完,先是学了厚大张翔老师的,后来又听了一下孟献贵的,觉得他讲得比较适合我的胃口,所以后来民法总则及分则只跟了老孟的课以及真题。他的体系化、图示化,以及关键词解题法,都是学习的利器。
刑诉法听的是向高甲老师的,他的口诀比较适合善于记忆的人。真题借用同事的书,他们用的是左宁老师的真题书。
民诉法开始是听刘鹏飞老师的,听完之后觉得云里雾里,后来改听了戴鹏老师的,觉得讲得比较清晰透彻,真题也用了戴鹏的。
行政法听了一遍魏建新老师的,后来又听了一遍李佳的,真题也是做了李佳的,也是觉得他的课是专门针对考试,也就是应试教育,包括一些应试技巧方面,都全面讲解。
听完行政法已经到了7月底,7月30日报的名,开始按照往年的时间,应该是9月底开始考试。完了,时间不够了,我还有一门三国法没有听呢。我看了一下三国法课程视频,总时长估计有30个小时吧,也要花掉一周左右的时间,如果三国法再听课及做题,就没有什么时间来复习其他的课程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合计该门课在法考中分数占比也不多,于是果断地放弃了三国法听课,只是做了一些题。大家可不要学我,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最后能够过关,也有侥幸的成分。
直到9月22日晚,所有的真题才做了一遍,后来刑法题目基本不做了,只看了一下错题本。如果按照往年9月底考试,这样仓促地去应战,肯定过不了。所幸,当年因为疫情影响,客观题考试推迟了,真是天助我也。于是,从9月22日之后开始第二轮真题,一直到考前一周,最后一周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真题再巩固一遍,这样基本做到心中有底了。
2020年10月31日客观题考试,2020年11月10日客观题出成绩,我考了198分,客观题成绩合格,马上就要转入主观题备考阶段了。可是,从11月10日到28日,中间只有短短的18天,听主观题的课,已经完全来不及了。其实,我在客观题考完,我就决定只听每门课第一节,听一听老师们对该课主观题学习和应试的建议,然后开始大量做主观题的试题,因为主观题并没有在客观题之外另考了其他东西,无非就是考察的方式不同而已,需要你不仅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还要具备说明理由的能力,做题也是锻炼自己说理的能力而已。
经过短短一个月时间主观题复习,我信心满满地参加了2020年11月28日主观题考试,可惜只考了104分,以4分的差距惜败。
知道自己主观题没有通过后,我马上调整自己,继续学习并不断加强主观题练习,通过一年的努力,2021年终于通过了主观题的考试,成绩115分。
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违法吗?
不犯法,大人不让小孩玩手机那是为了小孩好,避免他用玩手机。荒废学业,同时对眼睛也不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没有独立生活经济来源,在民法上,被称作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他可以从事和自己智力,年龄相符的民事行为,对于其它的行为,要经过父母的追认和同意。如果未经父母允许,孩子就擅自在网上花费大量金钱,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是可以向网络公司进行追偿的。当然,一旦因为孩子们在网上有大额消费而提起诉讼的话,家长们也要注意搜集相关的证据。不犯法,大人不让小孩玩手机那是为了小孩好,避免他用玩手机。荒废学业,同时对眼睛也不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没有独立生活经济来源,在民法上,被称作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他可以从事和自己智力,年龄相符的民事行为,对于其它的行为,要经过父母的追认和同意。如果未经父母允许,孩子就擅自在网上花费大量金钱,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是可以向网络公司进行追偿的。当然,一旦因为孩子们在网上有大额消费而提起诉讼的话,家长们也要注意搜集相关的证据。
孩子已经成年,超过18周岁,如果父母离婚,孩子的抚养权问题还存在吗?
孩子已经成年超过18周岁还在上学的,父母离婚抚养权问题存在,但是应该征求孩子意见。若是已经独立的则不存在抚养权问题。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6、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行准许。
扩展资料:
抚养权归属问题
除了协商一致以外,法院要将孩子(两周岁以下)判归父方,条件一般比较严苛。
(1)在司法实践之中,需要男方举证证明女方患有重大疾病如提供女方的疾病诊断证明、病历材料、残疾证(精神、智力类残疾)、医院或者有关政府部门隔离的告知书(通知书)、医嘱单。所谓严重疾病,一般指精神疾病、重大传染病等。
(2)如果女方在孩子出生后不履行直接抚养义务,如抛弃孩子、与他人同居不管孩子、长期与孩子分离不管不顾。证据准备:需要尽量准备证人或者分离分居证据、有关部门对抛弃行为的认定。
(3)其他证据比如女方被判徒刑监禁、涉刑事犯罪被拘留逮捕羁押、被强制隔离戒毒等导致子女无法随女方生活的情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
离婚后,户口迁出,有权要回自己的土地吗?
离婚后,户口迁出,没有权要回自己的土地,如果你的户口已经迁出,无权再要承包地了,因为承包地只能供本村村民承包。如果你虽然离婚,但户口没有迁出,还可以要求继续使用承包地。
零基础民法跟谁学比较容易听懂
民法学,想学习
先买本书
再看民法通则、民法总则
了解后,你可以下载有些专家的讲授
也可以每天看看,cctv12每晚18点50左右的法律讲堂,帮助你理解
这是基本的学习法律知识
如果为考取什么资格、学历,需要以教材为主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2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