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的平等原则
法律解析:
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 合同当事人 ,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游察仔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承担义务,而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 一方的财产 ,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 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同时还意味着凡协商一致的过程、结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神汪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没握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是指
平等原则,又称为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具体地说是指民事主体派粗享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悄卖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旨,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启羡逗平等。
论述民法的平等原则
法律解析:
平等原则,指在一切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表现为: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主体依法平等地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第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斗激差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铅宽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空皮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法律依据:
未匹配 未匹配
民法典中平等原则的含义
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则平等原渗腔键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宪圆胡法中的平等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第二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民法典》第四丛巧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51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