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驾驶罪立案标准
立案标准 本罪分为两种情形: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情节恶劣限制了追逐竞驶的处罚范围。追逐竞驶,是指行为人在道路上高速、超速行驶,随意追逐、超越其他车辆,频繁、突然并线,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的危险驾驶行为。
情节恶劣的行为。犯本罪的,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以危险 *** 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危险驾驶罪,处拘役。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危险驾驶罪立案标准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情节恶劣限制了追逐竞驶的处罚范围。追逐竞驶,是指行为人在道路上高速、超速行驶,随意追逐、超越其他车辆,频繁、突然并线,近距离驶入其他车辆之前的危险驾驶行为。
分别是:危险驾驶致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构成醉驾的标准是: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就是醉驾,就构成危险驾驶罪;超过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的,就必须从重处罚,判处实刑,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危险驾驶情节严重的情形
危险驾驶罪包括以下这些行为:(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法律分析:危险驾驶罪包括以下这些行为:(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分为两种情形: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情节恶劣限制了追逐竞驶的处罚范围。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律师补充:危险驾驶罪的四个条件:(1)行为条件: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
危险驾驶的处罚规定如下: 严重追逐争抢道路行为!–如果两个或更多车辆在任何地点有严重追逐、争抢道路行为,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将面临拘役并被处以罚金的严厉判决。 酒后驾驶!–司机酒后驾车,经血液检测酒精含量超标,也将面临拘役和罚金的处罚。
《刑法》*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哪项行为可构成危险驾驶罪?
可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行为如下: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法律主观:根据《 刑法 》第133条之一规定,可以构成 危险驾驶罪 的行为如下: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 醉酒驾驶 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追逐竞驶或者是醉酒驾驶可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如果行为人在道路上存在高速驾驶,超速行驶的将是属于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所以需要按照危险驾驶罪来进行处罚。 哪项行为可构成危险驾驶罪?(一)追逐竞驶。
哪项行为可构成危险驾驶罪四种行为可构成危险驾驶罪:(1)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4)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可以构成危险驾驶罪的行为如下:(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8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