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女抚养权变更的条件
子女抚养权变更条件是: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与子女一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行为的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的;有其它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抚养权变更需满足以下条件: 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共识; 出现直接抚养方不履行抚养义务、虐待子女或患有严重疾病且对子女有抚养能力的情况。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剩影响的;(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变更抚养权的要求主要为:一是具备抚养能力的一方因病或受伤导致无法养育子女;二是从未履行过抚养义务或者有虐待子女现象,以及与其共同生活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三是年满八岁的未成年人愿意跟随另一方生活且对方具有抚养能力;四是有其他合理原因需要变更。
变更抚养权需要什么手续?变更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变更抚养权的法定程序双方同意变更抚养权且变更后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可以通过办理变更抚养权协议公证来变更。办理变更抚养权协议公证时,双方须提交如下材料申请人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离婚协议;小孩的户口本、出生证;草拟好的变更抚养权协议书。
2、抚养权的变更:抚养权的变更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如协议变更或法院判决;抚养权的执行:抚养权的行使应遵循较佳利益原则,确保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抚养权的监督:相关社会机构和组织有责任监督抚养权的行使,防止虐待和忽视儿童现象。
3、申请人双方的身份证、户口簿、离婚证、离婚协议;小孩的户口簿、出生证;草拟好的变更抚养权协议书;等等。
4、法律分析:既然各方都同意变更抚养权,且变更后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可以通过办理变更抚养权协议公证来变更。 办理该公证时,双方必须提交如下材料: (1)申请人双方的身份证、户口簿、离婚证、离婚协议; (2)小孩的户口簿、出生证; (3)草拟好的变更抚养权协议书。
5、抚养权变更公证处公证的手续如下:携带双方签订的变更抚养权协议;携带双方的身份证;携带户口簿;携带孩子的信息资料;前往当地公证机关办理公证。
6、法律分析:如果双方都同意变更的抚养权,且变更后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可以通过办理变更抚养权协议公证来变更。
关于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变更的相关规定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与子女一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行为的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有其它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2、夫妻双方可以协议约定孩子抚养权变更。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长到有识别能力时,主动提出与另一方一起生活时,可以向法院起诉变更孩子的抚养权。【法律依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一)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当另行起诉。
3、在离婚之后,无论何时,只要有一方或者双方的状况或抚养能力有了显著变化,便有权申请变更子女抚养权。变更子女抚养权通常先由双方自行商议决定,若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可诉诸法律请求法院作出裁决。
4、*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5、法律分析:可以,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孩子抚养权都是可以变更的。因为在确定离婚子女的抚养权归属时,要遵循“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充分考虑父母双方的经济情况或家庭环境等等因素。
抚养权变更条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1、变更子女抚养权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无法养育子女;(二)未尽到抚养义务且有虐待子女倾向,或与其共处对子女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三)子女年满8岁且希望跟随另一方生活,而后者具备抚养条件;(四)其它应予变更的合理原因。
2、变更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方无力抚养孩子或者患病严重;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的,对子女造成不利影响的;八岁的孩子自愿与对方生活的。有其它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只要具有上述任意一个条件,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抚养权。
3、法律分析:对于可以变更孩子抚养权的法定情形,一共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况: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与子女一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行为的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6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