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判两种罪名拘役六个月可以上诉吗
1、法院判决被告人犯有两种罪名,判处拘役六个月,对于这样的判决结果,被告人是否能够提出上诉呢?答案是可以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 *** 人对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决、裁定,拥有上诉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书状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更高一级的法院提出上诉。
2、判刑期限根据不同的犯罪会有不同的结果,在刑事处罚中被法院判处六个月的刑罚的,既可能是拘役也可能是有期徒刑还可能是管制。
3、刑事案件被告可以上诉吗 可以。但刑事案件被告较多可以上诉一次。 我国法院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所以一般情况下,上诉一次,如果二审法院作出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4、拘役不能判一个月零几天。因为拘役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不会判处拘役一个月零几天。因单个罪名被判处拘役的,期限应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因多个罪名被判处拘役,数罪并罚时,拘役的期限较长为一年。
5、数较并罚怎么判两个刑事案件在一起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较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较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较高不能超过一年。
6、可以的,不同的罪名适用不同的处罚。一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一个判处拘役两个月。一般来说两个会合并处罚,合并处罚判缓刑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拘役三个月在看守所干什么
1、法律分析:根据刑事案件办理程序,从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批准逮捕及审查起诉、法院审理判决,一般都要4个月,即使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进展比较快,到法院判决,基本上羁押期限就到了,拘役3个月,应该很快就该释放了,看守所一般有简单的手工活要做。
2、法律分析醉驾被拘役三个月,一般会直接下到看守所内的短刑期监室。在里面,一般会从事看守所内的劳务工作,比如打饭打菜,打扫卫生等等一类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可以在规定的区域活动,不必像其它犯罪嫌疑人一样在监室内不能出来。不必到监狱服刑。一般情况下处拘役或者管制的罪犯都是在看守所内服刑。
3、看守所拘役三个月是有可能要干活的。依据我国规定,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的,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如果在看守所执行的,是有可能要参加劳动的,参加劳动可以酌量发给报酬。具体如下: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又必须实行关押的犯罪分子。
4、醉驾被判拘役三个月,需在看守所服刑。看守所内的生活相对轻松,每日有休息、学习和放风时间。在看守所内,一般会从事一些劳务工作,如打饭打菜、打扫卫生等。处拘役或管制的罪犯通常在看守所服刑,不必到监狱。
5、据《刑法》表明,惩处一个月之上,六个月下列拘役,是大部分醉驾,而且_有出现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犯罪人必定的_果。针对在外面长期性有着随意的人,是没法感受在拘留所拘役生活的体会的。
6、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被判拘役五个月为什么看守所不让见人?怎样申请每月回家一天?
1、犯罪嫌疑人被关押进看守所,只有辩护律师才可能会见那一本,不能申请回家探视。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2、根据《刑法》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体现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在执行拘役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罪犯将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可以每月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3、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每月可以回家1——2日,但不得抵扣或者将刑期末期作为回家时间变相提前释放。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公安部《看守所留所执行刑罚罪犯管理办法 》第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看守所执行刑罚。
4、并不是,被判拘役五个月,法院叫回家等通知,是因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看守所和监狱不能收押,而案件法定的审理期限,不能拖延。所以,法院只能先做出判决,等疫情结束,看守所或者监狱能够收押人了,再通知被告人到看守所或者监狱去服刑。
5、法律主观:拘役 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法律客观:《看守所留所执行 刑罚 罪犯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被判处 有期徒刑 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前,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
6、根据法律规定,判处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看守所执行刑罚,可以按规定同亲属或者监护人会见。每月会见一至二次,每次不超过一小时。每次前来会见罪犯的人员不超过三人。会见时要持相关证明和个人身份证件。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6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