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律来帮
商家名称:
律来帮
商家认证:
VIP会员
手机号码:
18365284851
添加微信:
18365284851
温馨提示:
请说在创想鸟看到,优惠更多

悬赏广告,大家应该不陌生,现今很多疑难案件都会使用悬赏广告的方式向社会征集线索,以求尽快破案。那么悬赏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在法律上有没有相关规定?现在知芒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悬赏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悬赏广告,是不同于一般广告的一种特殊广告形式。它是广告人以广告的形式声明对完成悬赏广告中规定的行为的任何人,给予广告中约定的报酬的意思表示行为。对于悬赏广告的性质,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多数意见都把悬赏广告作为要约看待。因此,只要有人完成了约定的行为,合同即告成立,广告人应依广告支付报酬,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及相应责任。

普通广告属于要约邀请,悬赏广告属于要约我们不妨通过以下比较着来说:

第一,含义上的区别: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提出条件,望对方接受的意思表示.辨证的讲若对方变更了要约人的条件,则构成反向要约,原来的要约视为失效.

要约邀请是希望对方向自己提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可以这样理解,要约邀请提出的不是具体条件而是意思表示(想法)。

第二,后果上的异同:

普通广告基本上都是在价格数量质地都没限制的范围内希望对方购买(有意向则需要再谈)属于要约邀请。悬赏广告一般是对指定行为的承诺,承诺的条件一定,要求对方行使特定的行为,对方只要完成则合同成立。

什么是悬赏广告

“悬赏广告者乃是以广告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付报酬,而广告声明人对于完成此行为之人,有给付报酬之义务”。学界通常认为悬赏广告有两重含义:1.广告声明人做出了悬赏广告的意思表示;2.不特定人或特定人按此意思表示做出了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第二重含义,我们可以将悬赏广告分为两大类:

第一,对世性悬赏广告:即广告人对不特定人做出了悬赏广告的意思表示。其典型特征是:广告的相对方是不特定的或不确定的,而相对方也无法定或约定义务去完成该行为。人们之所以想去完成该行为,是为了获得该悬赏或者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如“赏10万美金给首先游过英吉利海峡者”。不特定人看到此广告后就可能有人为此做准备,而不论其目的如何。在此悬赏广告中,其相对方是不确定的。

第二,对人性悬赏广告:广告人对某个特定人做出了悬赏广告,尽管这个人可能并不会被广告人所知悉,但他或他们却是确定的。其典型特征是:广告相对方是特定的或确定的,此时相对方有法定义务去完成该行为。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遗失物悬赏广告,如:“有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捡到一个黑色皮夹者,内有银行信用卡1张、本人身份证及工作证,酬金500元”。为什么相对方有义务去完成该行为呢?因为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一古老的原则,只要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就应该受其约束。我国《民法典》对此有明确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依一般法理,此条款为“应为模式”,且属义务性规则中的命令性规则,即要求人们必须或应当做出某种行为,因此相对方有义务去完成该行为。另一方面,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同时占有遗失物,占有遗失物的人只可能是某个个体或某几个人的共同体,因此能交还失主遗失物的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其相对方是确定的。

悬赏广告的性质:

关于悬赏广告的性质,学界历来就有争议,大致主要有“契约说”和“单独行为说”两种理论。

“契约说”又称之为要约说,它认为悬赏广告人对于特定人或不特定人为意思表示为要约,相对人依此指定行为之完成为承诺,因此成立契约。相对人于此契约成立时,有报酬请求权。持此观点者为台湾学者胡*清、郑*波以及大陆学者江-平等。

“单独行为说”认为悬赏广告是因广告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负担债务,在相对方则无须承诺,仅以一定行为之完成为停止条件。换言之,悬赏广告人为意思表示并非要求相对方之承诺,其效力之发生仅以一定行为之完成。台湾学者史*宽、王*鉴、梅*协等持此观点。究竟是哪一种学说更能从“实质”意义上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呢?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分析。

若依“契约说”,按一般法理,订立契约双方之间必须有合意,即双方之间必须有共同的意思表示。那么,没有看到此悬赏广告之人完成了广告中所指定的行为,是否有权获得报酬呢?“契约说”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因为未看到此广告之人与广告人之间没有合意。又依“契约说”之一般法理,缔约双方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完成了广告中所指定的行为,他是否有报酬请求权呢?“契约说”同样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而依“单独行为说”,则能从根本上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单独行为说”仅要求相对方做出一定的行为,而此行为的做出可以是在相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的,也可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的。事实上,“单独行为说”还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

任何民事法律行为,其最终要旨即为了维护交易安全,防止发生风险。依“单独行为说”,悬赏广告效力之发生依一定行为之完成,无须其它要素。“其关系明确,合于社会通念,对于交易安全实有助益”。

第二,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公平正义乃法的最基本价值,而保护弱者利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为当今世界各国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趋向。若依“单独行为说”,可以使不知有广告之存在而完成一定行为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完成一定行为而享有报酬请求权,从而广告人的目的可以更快地予以实现。反之,若依“契约说”,行为人完成一定行为于广告知晓之前,因为不知有契约的存在而无法承诺,此时广告人的目的无法实现;再者,若相对人行为能力欠缺,不具有缔约能力,更无法发生债之关系,此时广告人的目的亦无法实现;更有特殊情况,某些悬赏广告的应征对象本身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幼儿绘画大赛)。也许有学者提出此时可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为承诺,然而“一定行为的完成”与“承诺”的主体毕竟不同,笔者以为不能依此方法为之。

第三,有利于吸收立法经验。

依一般法理,法律继承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扬弃,它实际上是“一种批判,即有选择的继承,即在否定旧法固有阶级本质和整体效力的前提下,经过反思、选择、改造,吸收旧法中某些依然可用的因素,赋予它新的阶级内容和社会功能,使它成为新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大清民律草案》第879条所称之立法理由便在继承之列。

第四,有利于吸收国外经验。

众所周知,我国的立法体系采纳大陆法体系,德国民法典乃大陆法系国家的重要模本。事实上,该法典将悬赏广告单列一节,并与居间、互易、买卖、无因管理等债的关系并列,“从体系上免去了因被列于契约之内,而将悬赏广告作为契约看待之滋扰。”该法典第657条规定:“以公告方式对实施一定行为,特别是对促成一定结果的行为悬赏的人,有义务向实施此行为的人给付报酬,即使此人系未顾及此悬赏广告而行为的,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德国民法典将悬赏广告性质认定为“单独行为”当属无疑。

第五,司法实践中承认单独行为说。

假使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一个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某人根本不知有悬赏通缉令的存在而予以举报协助破案,那么他们对悬赏金是否有请求权呢?司法事务给予此一个明确的答复:只要行为人完成此举报行为,则悬赏金请求权则尽归行为人行使而不问行为人是否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不问行为人是否知道此悬赏广告的存在。可见,司法实践中是承认单独行为说的,或者说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单独行为说的。

以上就是“悬赏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如果在以后遇到合法的权益被侵犯的情况,就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知芒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消息提醒:福州的白女士添加了微信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45252.html

(0)
上一篇 2025年2月12日 11:42:34
下一篇 2025年2月12日 11:42:47

相关推荐

  • 不是书面形式的合同能成立吗

    问题解答: 不是书面形式的合同能成立。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分为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其他形式,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时生效或符合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时生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400
  • 贷款合同签完了还能反悔么

    问题解答: 贷款合同签完了不能反悔,反悔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存在欺诈、胁迫或显示公平等情形的除外。依法成立的贷款合同一经签字即产生法律效力,双方需要根据贷款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400
  • 附义务的赠与合同是否可以撤销

    问题解答: 附义务的赠与合同可以撤销。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合法权益的、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义务的,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撤销赠与。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400
  • 代签的合同有效么

    问题解答: 代签的合同有效,但应经授权或事后追认。合同的代签人处分权受到限制,未经本人同意签订的合同本人可以确认无效,但经授权或事后经追认的,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500
  • 被撕毁的合同是否有效

    问题解答: 被撕毁的合同有效。一方独立持有的合同被撕毁的、双方分别持有的合同均被撕毁的,如已实际履行视为事实合同关系,合同持续有效,应当按照相关约定继续履行。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600
  • 房屋买卖合同多长时间内能撤销

    问题解答: 房屋买卖合同一般一年内能撤销。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维护交易安全的需要,为尽快确定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应当及时行使撤销权,该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500
  • 民法典规定代签租赁合同有效吗

    问题解答: 民法典规定经授权代签租赁合同有效。第三人代签租赁合同时,如系当事人授权代签、或者当事人虽不知情但事后依然进行追认的,代签的租赁合同一般应当认定为有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条 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第九百一十九条 委托合同…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400
  • 质押合同可以转让吗

    问题解答: 质押合同不可以转让。基金份额、股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应收账款等出质后,一般不得再次转让,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转让所得价款应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300
  • 补充协议效力如何

    问题解答: 补充协议效力是:补充协议是对原合同的补充或者变更,一般需要明确约定,补充协议条款与原合同不一致或发生冲突时应当以补充协议为准,但原合同明示不得变更的条款、补充协议对该条款发生的变更不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500
  • 房屋租赁合同期满,租客不搬走,怎么办

    问题解答: 房屋租赁合同期满,租客不搬走房东可以向当地公证机关提出申请,请公证人员对租客的物品进行现场清点、封存并出具公证书;清点财物时邀请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有关人员到场见证签字备案,财物清点完毕后将其集中临时置于其他地方,腾空房屋重新出租。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一条 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租金。对支付租金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300
  • 不当得利有什么法律后果

    问题解答: 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有:没有合法的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不当利益致使他方受损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受损人可以请求得利人依法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六条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300
  • 公司的保密协议是霸王条款吗

    问题解答: 公司的保密协议一般不是霸王条款。保密协议一般包括保密内容、责任主体、保密期限、保密义务和违约责任,合同订立时双方具有保密义务,保密协议依法成立即生效。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700
  • 不定期合同的解除法律怎么去规定的

    问题解答: 不定期合同的解除法律的规定是:对于不定期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以书面形式或以其他形式通知对方。一方随意解除合同的,另一方可以要求该方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400
  • 撤销合同后能否解除合同

    问题解答: 撤销合同后一般不能解除合同。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其撤销一般是由撤销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实现撤销权。合同在被撤销后自始无效,不需要另行接触。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400
  • 单方面终止合同应该按什么标准赔偿呢

    问题解答: 单方面终止合同应该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标准赔偿,造成的损害较大时违约金可以适当上浮,但最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的30%。损失赔偿数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

    合同纠纷 2025年7月12日
    4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