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造不存在面额货币定罪是伪造货币罪,可以从犯罪侵犯的课题是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制度,客观表现为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伪造货币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犯罪主观上是直接故意认定。
一、伪造不存在面额货币定什么罪?
认定伪造货币罪,首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制度,具体指破坏货币的公共信用和侵害货币的发行权。本罪的对象是货币,包括流通中的人民币和外币。
2、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伪造货币的行为。所谓伪造货币,是指没有货币发行权的人,仿照真货币的面额、图案、色彩、质地、式样、规格等特征制造假币,以假充真。
伪造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描、拓印、机器印制、影印、复印以及高科技印制手段。
3、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单位不能构成本罪主体。
4、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二、伪造货币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伪造货币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问题。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伪造货币的总面额在2000元以上不满3000元或者币量在200张(枚)以上不足3000张(枚)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的、伪造货币并持有或者使用的定罪处罚问题。
行为人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伪造货币并运输的,不能认定为数罪并进行并罚处理,而应按一个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
对于本人伪造货币后而持有,其持有行为不单独成立犯罪,而是包含在伪造货币行为之中,自应以一个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
对于本人伪造货币后而使用的,符合行为人为牟利而伪造货币的同一个犯意,其使用自己伪造的货币应按照一个伪造货币罪处罚。
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单独成立犯罪必须是没有证据证明是自己伪造的货币,即明知是他人伪造的货币而有意识占有的状态或者使用的行为。
3、行为人既伪造货币,又持有、使用、出售、运输他人伪造的货币,则按照伪造货币罪及有关犯罪数罪并罚。
伪造货币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行为人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伪造货币并运输的,不能认定为数罪并进行并罚处理,而应按一个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伪造货币,是指没有货币发行权的人,仿照真货币的行为。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41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