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事人与他人订立协议的,不仅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也可以通过口头方式进行约定。那么,违反口头协议算违约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知芒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违反口头协议算违约吗
实务中,我们经常碰到的是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的协议。但是,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因此口头协议也是协议的一种,口头协议只要其订立合同的主体符合法律规定,意思表示真实,没有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这个协议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因此,违反了口头协议当然构成违约。
然而实践中口头协议出现争议口说无凭,难以举证证明,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所以,客服建议大家在实务操作中签订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约,杜绝口头承诺,在专业客服的指导下拟定规范的合同文书,邀请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谈判、起草、修改合同,审查合同条款,见证签订合同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口头合同违约怎么办
(一)口头协议违约可以进行起诉解决。约定违约责任最大的好处在于减轻自己的举证责任,降低违约损失风险。
(二)违约责任是指乙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附随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三)对于违约责任,最好是双方直接约定违约金额或者违约金的计算方式,这样一旦出现违约情形,直接按照合同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无需承担相应的违约损失的举证责任。
(四)如果在合同中未约定违约责任或者仅仅口头约定却无相关证据证明,一旦出现违约,违约责任的确认和承担,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你需要举证证明双方存在合同关系在合同关系。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三、口头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承诺一样有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规定使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其规定。只要第三方代表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受到欺诈、胁迫等依法应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下,且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其口头承诺的内容,该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要求,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价值观念,因此,问题所描述的第三方代表应当按照口头承诺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亦是法律的要求。但是口头承诺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对方不承认,且己方当事人无法有效举证,可能导致对方承诺了也可以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发生。因此,还原当时的客观情形非常重要,也就是当事人能够证明对方承诺的内容非常重要。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违反口头协议算违约吗?”的解答。从上文中可以看到,口头约定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违约也同样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口头合同相比较于书面合同,没有一个正式的文件规定双方的约定,一旦违约对于违约责任以及相关证据的界定是比较困难的,知芒网小编还是建议约定以书面的形式规定下来。
律师在线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咨询
微信号:18365284851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5300010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普法网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law.chuangxiangniao.com/p/140903.html